缩略图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作者

姜晓凤

身份证号码:370683198706296426

引言

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电力基础设施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输电线路作为电力传输的重要载体,其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随着电网建设规模扩大、施工环境日益复杂,传统施工技术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不足,难以满足现代电力工程建设需求。

一、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1 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 “血管”,其施工技术管理直接关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科学的技术管理能够精准把控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确保线路设计与安装符合电力传输标准。现代化施工技术管理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在施工阶段就对线路的应力、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提前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在雷电、暴雨等恶劣天气频发地区,通过优化防雷接地技术、加强绝缘子选型管理,可有效降低线路跳闸率,保障电力系统在极端环境下持续稳定供电,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坚实的电力支撑。

1.2 提升输电线路施工质量与效率

先进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能够整合优质资源,优化施工流程,显著提升输电线路施工质量与效率。在技术应用方面,推广无人机巡线、激光雷达测绘等新型技术,可快速获取线路地形地貌信息,为施工方案设计提供精准数据,减少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返工。在施工组织上,运用项目管理软件对施工进度进行动态监控,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资源,避免窝工、停工现象。

1.3 降低施工成本与安全风险

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是降低成本与安全风险的关键。在成本控制上,通过优化施工技术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避免资源浪费。在安全风险管控方面,严格的技术管理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施工,减少因违规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借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对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判,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现存问题

2.1 技术层面问题

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中,技术层面面临诸多挑战。复杂地形与恶劣环境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极高要求,在高山、丛林、沼泽等区域,传统施工技术难以施展,基础开挖、杆塔运输和组立困难重重,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安全隐患。新型施工技术推广应用进程缓慢,如装配式杆塔、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技术,虽具备显著优势,但因缺乏完善的配套标准、施工人员操作不熟练等因素,难以在实际工程中大规模应用。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施工人员难以快速掌握新技术,导致新技术与现场施工需求脱节,无法充分发挥新技术在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作用。

2.2 管理层面问题

管理层面的不足严重制约着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企业缺乏系统、规范的技术管理流程,从施工方案编制、技术交底到现场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职责不清、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导致施工过程随意性大,质量难以保证。质量与安全监管不到位,施工现场监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能力欠缺,无法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部分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和整改。施工进度与成本控制失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进度规划和成本预算,常出现因赶工期而忽视质量、成本超支等现象,影响项目的整体效益和顺利推进 。

2.3 人员层面问题

员工方面的技术匮乏是制约施工技术管理的要素。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输电线路施工跨度涉及电气、机械、测绘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需要复合型的技术人才,但当前市场复合性高技术人才比较少,难以满足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人员技术培训缺失,一些企业为节约成本缩减培训费用,使得施工人员对新技术、新工艺基本不了解,施工工艺不规范,对施工质量和进度有明显影响。

三、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3.1 技术创新与应用

从技术自身方面发力,创新技术,提升技术应用水平。针对地势地形高大的场所,研发适合山岭丘陵作业施工机具及技术,如模块化运输车、沼泽化作业条件下浮空式基础施工技术,减少山、海等恶劣条件对现场施工的影响。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形成新技术展示工程,通过典型案例介绍装配式铁塔、智能机器人巡检等技术,并通过协会加强新技术统一标准、规范,进行施工人员专门的技术培训,提升新技术应用能力。

3.2 完善管理体系

加强管理。提升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能力,规范施工技术管理的健全,提高输电工程中施工方案的编制、技术交底和施工现场执行等每一个环节的管理程序和规范,明晰施工技术管理每一个环节的关键节点人员职责,规范施工单位工作操作。加强对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的质量管控和安全管控工作,设置专人进行专业化质量及安全管理,设置影像监控系统、传感器传感系统对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现场实施视频监控、传感器系统进行现场安全监控和质量监控,可以实现对输电线路施工作业质量、安全实时监控管理。

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员是实现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向前发展的基础。在技术人才培训培养上,可以联合高校进行技术人才定向培养,安排员工前往培训学习,积极引进具有跨学科知识复合性的技术人才,丰富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在施工人员技术缺乏情况上,制定完备的培训规划,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新方法新技术学习的培训,对其进行培训学习的理论教学,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的技术操作,通过进行技术操作后的考核评估与认可,使得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操作素质得到提高。落实绩效考核与奖惩措施,将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速度等与员工绩效奖金、工作职称相联系,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引导职工开展群众性的活动,对施工人员进行团队培养,强化施工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为职工工作的团结营造良好的氛围,组建一支具有较高施工技术水平、极强责任心、高素质施工队伍,给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结语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对保障电力系统稳定意义重大。当前,技术、管理、人员层面的问题制约其发展。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完善与人才队伍建设等优化措施,可有效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降低成本风险。随着这些措施的深入推进与技术的持续发展,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将更科学高效,为电力工程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童永祥.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分析[J].光源与照明,2024,(10):165-167.

[2]马长秋.电力工程建设中输电线路施工管理分析[J].光源与照明,2022,(07):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