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牛华丽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铝基地毓秀小学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让学生能借助字典独立识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但实际教学情况却是有很多学生对识字学习缺乏热情,觉得汉字非常难记,这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关系。情境创设教学法强调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具体的场景中,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知识。将识字教学与生活情境、趣味场景等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当中去接触汉字,感受汉字的魅力,从而提高识字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研究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策略,就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一、创设生活情境,拉近汉字与生活的距离
知识是从生活中来的,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强调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在识字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将汉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汉字的意义和用法,认识到汉字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从而增强识字的主动性。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来源于生活现象或生活事物,将其置于生活情境中进行教学,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汉字的构形原理,加深对汉字的印象。这样一来,学生再也不会对识字有畏难情绪,而是愿意更主动地投入到识字学习当中。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口、耳、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认识我们的身体”这一生活情境。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和同学的身体,提问:“同学们,我们每天用什么来吃饭、说话呀?”学生回答“嘴”后,教师出示“口”字,告诉学生这是“口”,就是我们的嘴。接着,教师又问:“我们用什么来听老师讲课、听音乐呢?”学生回答“耳朵”,教师再出示“耳”字。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目”字时,教师让学生做“眨眼睛”的动作,加深对“目”就是眼睛的理解。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身体部位,轻松记住了“口、耳、目”三个字,还明白了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识字的趣味性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对故事有着天然的喜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就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编写出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将汉字的形、义等融入故事中,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接触汉字、识记汉字。许多汉字的构形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性,尤其是会意字、形声字等。通过故事情境,就可以把这些抽象的构字原理转化为具体的情节,让学生在有意思的氛围中理解汉字是怎样构成的,避免机械式的记忆,在最大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识字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有趣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休、伐”这两个字时,教师可以创设“汉字的故事”这一故事情境。在教学“休”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编这样一个小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农夫在田地里干活,他看到旁边有一棵大树,就走到大树下,靠在树干上休息。同学们看,‘人’靠在‘木旁边,是不是很像在休息呀?所以这个字念‘休’,就是休息的意思。”在教学“伐”字时,教师继续给学生讲故事:“后来,农夫休息好了,他看到这棵树长得很粗壮,想把它砍下来做木料。所以他拿起一把‘戈’去砍树。同学看,‘戈’在‘木’旁边,是不是像在用工具砍树呀?这个字念‘伐’,就是砍伐的意思。”通过这样的故事情境,学生不仅轻松记住了“休、伐”两个字的字形和字义,还对会意字的构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识字兴趣也大大提高。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识字的探究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识字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汉字的构形、含义等,培养学生的识字探究能力。问题情境可以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让他们通过思考和探究,对汉字的规律和特点有更深的理解,真正掌握识字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汉字的机械记忆上。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辩、辨、辫”这三个字时,教师可以创设“汉字辨析会”的问题情境。上课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出示这三个字,提问:“同学们,这三个字看起来很像,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观察后发现,它们的偏旁不一样。接着,教师就可以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它们的偏旁不一样呢?这和它们的意思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辩’字中间是‘讠’,和说话有关,我们在辩论的时候是不是要说话呀?”“‘辨’字中间是‘丶’,就像我们用眼睛分辨东西时的目光。”“‘辫’字中间是‘纟’,和丝线有关,我们的辫子是不是用头发编的,头发就像丝线一样呀?”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了这三个字的区别和联系,掌握了它们的用法,同时也提高了对形近字的辨析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当中给学生创建合适的情境,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汉字和生活的联系,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去应用更多情境创设策略,把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兴趣等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识字、乐于识字,切实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线晓娟 . 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J]. 小学生 ( 上旬刊 ),2022(05):31-33.
[2] 曾俊莉 . 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4(24):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