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验” 助推云南“职教高考”改革的研究
贾明永
云南大学 650000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1]。职教高考是选拔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途径,它的改革发展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整体效果。云南作为西南地区的职业教育大省,目前面临中职升学率不高、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而山东省经过十多年的职教高考改革,已经形成了“中职—高职—职教本科”的贯通培养体系,2022 年中职升学率较高,本科招生计划突破万人,这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范例。笔者认为,本文基于类型教育和教育公平理论,通过对比政策和分析路径,探讨山东经验在云南的本土化适配方式,能为边疆民族地区的职教高考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现状
(一)概念界定
职教高考制度是以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为核心,借鉴国际经验,完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体系,健全“文化素质 + 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建构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技术技能通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2]。职教高考制度是与夏季全国统一高考拥有相同的重要地位,实行“文化素质 + 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考试招生办法,面向中职学生设置的考试升学形式。
(二)发展现状
1. 国家层面:从分类考试到类型教育的制度演进我国职教高考制度经历三个阶段:
试点探索期: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录取体制 [3],这是我国第一次将分类考试纳入到官方文件之中,标志着职业学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考分别考试的一个重要开始。2013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提出了“基于高考”、“单独考试”、“综合评价”、“中等职业技术考试”、“中高职贯通培养”、“技能测试”六种模式[4]。确立“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分类考试框架,山东、江苏等地开展春季高考试点。
体系构建期:2020 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录取比例已经突破了高等职业教育的60% ,是职业教育考试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5]。1 月,教育部、山东省共同下发了《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以山东省为试点,探索构建“职教高考”体制,全面构建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等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将其纳入到全省范围内 [6]。原教育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会议上强调,要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要建立职业教育的高考体系,使中职教育与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在内容、培养方式上进行衔接,使所有高职院校的学生都能在职业学院任意专业中就读 [7]。
全面实施期:从 2023 年起,全国 31 个省份均出台职教高考实施方案,技能考核权重普遍提升至 40% 以上。
2. 地方层面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山东、江苏、福建等省份不仅注重理论与实践技能结合的培养模式,还积极探索完善职教高考这种新兴考试形式。尤其是山东省,从 2012 年开始,在全国首次尝试建立融合“文化素质 + 职业技能”的招生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不只是调整招生计划,更是为了扩大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规模而进行的一系列创新。据统计,山东职教高考报名人数从最初不到 4 万增长到 20.9 万,这体现了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的提升,也说明人们对多元化教育路径的兴趣越来越大[8]。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云南职教高考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职业教育,为职教高考改革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云南作为西南重要省份,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来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教育厅在 2024 年 4 月 15 日发布了《中职职教高考实施办法(试行)》,决定从 2025 年起,不再组织统一的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和三校生招生考试,统一改为职教高考。于 2024 年4 月 15 日颁布了《中职职教高考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决定从 2025 年起,不再组织统一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和三校生招生考试,统一改为职教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1)考试时间调整
2025 年职教高考将专业技能测试时间由以前的六月调整为三月中上旬进行考核,文化素质考试和专业理论测试时间为三月中下旬举行。
(2)占分比例调整
改革前云南三校生高考考试总分为文化 300 分 + 技能考试 300 分,文化技能分各占50% ;改革后文化占分比下调至200 分,职业技能考试占分比上调至400 分。
(3)文化考试科目分值调整
文化考试科目内容由原先的政治 100 分、语文 120 分、数学 100 分、英语 100 分调整为政治 90 分、语文 120 分、数学 90 分、英语 90 分,其中政数英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语文120 分钟,调整后的文化总分值390 分最终按总分200 折算计入总成绩。
三、山东省职教高考的成功经验与适配性分析
(一)山东省职教高考的成功经验
1. 立体化升学通道的构建经验(1)单独招生的分层拓展
自 2009 年起,山东率先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试点单招,逐步将招生主体扩展至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省级示范校及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招生对象聚焦中职毕业生及往届高中生,2022 年参与院校达 96 所。考核采用“文化素养 + 专业能力”双维度评价,其中文化素质由院校自主命题,技能测试则由省考试院统一组织分专业实施。考生需先填报志愿,再通过“两次考试取高分”的规则确定总成绩,最终按成绩择优录取。
(2)综合评价招生的精准选拔
2020 年起试行的综合评价招生,针对省内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创新采用“综合素质评价 + 素质测试或面试”的考核模式,重点评估学生专业潜质与综合素养。每年 2-4 月为集中报名期,考生需完成线上报名、材料提交及院校组织的测试环节,通过者可参与高职阶段录取,凸显了对普通高中学生多元能力的识别导向。
(3)春季高考的迭代升级
作为职教高考的前身,春季高考自 2012 年起面向普高与中职学生同步开放,吸引高职院校及部分本科院校参与,形成“文化素质 + 专业技能”的统考模式。省级部门统一命题并组织实施,考试按 30 个专业类别分类考核,强化技能测试与产业需求的对接。2022 年改革后,技能成绩占比提升至不低于 50% ,文化课难度相应下调,进一步凸显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值得关注的是,春季高考本科招生计划从 2012 年的 2600 人激增至 2014 年的 1.04 人,2022年起虽继续扩大规模,但明确限制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标志着职教高考向“中职生源为主”的专业化路径转型。
2. 深化产教融合与普职融通的双元改革
作为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省,山东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创新性推出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吸引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深度参与高职教育,有效激活学校办学活力。在中职教育领域,通过建立跨校协同办学机制,赋予学校更大的课程设置、学籍管理自主权,以课程互通、学分互认等举措引导生源合理分流。2019 年起,山东在青岛、淄博等地选取 10 所兼具普高与中职资质的学校开展综合高中试点,通过融合两类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文化基础 + 职业技能”的弹性选择路径。此外,山东还将职业启蒙教育纳入普通中小学课程,通过职业生涯体验活动等举措,从基础教育阶段培育学生的职业认知,系统性打破普职割裂的传统壁垒,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教生态。
(二)山东经验在云南的适配性分析

四、基于山东经验的云南省职教高考改革策略与建议
(-) 制度创新:优化省级统筹机制
成立由教育、人社、产业部门组成的职教高考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云南省职教高考五年行动计划(2025-2029)》。参照山东“文化素质省统考 + 技能考核行业主导”模式,委托省旅游行业协会、农业农村厅等制定云南特色专业的技能考核标准。
(二)社会认同:构建“媒体宣传 + 典型示范”的舆论生态
1. 全媒体宣传矩阵建设
为使广大考生及家长更好地理解云南职教高考制度,在云南广播电视台开设“职教高考进行时”专栏,制作《技能成才在云南》系列纪录片,宣传中职生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奖后保送本科等典型案例。同时有关部门编印《云南职教高考报考指南》,通过中学家长会、社区宣讲等渠道发放,重点解读“文化考试难度降低、技能特长升学优势”等政策亮点。
2. 就业与升学双轨保障
建立职教高考毕业生就业数据库,对省内就业者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对留乡从事基层技术工作者给予岗位津贴,试点中职和普通本科联合培养,如云南农业大学与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共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可同时获得两校课程学分与导师指导。
(三)产教融合:打造“产业学院 + 技能认证”的培养模式
1. 组建产业联盟驱动协同育人
构建完善的产教对话机制,既能促进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又能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云南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等特色产业,可以组建产业联盟,由龙头企业牵头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行双元导师制,让企业技术骨干承担不少于 30% 的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在岗实习时间累计不少于 6 个月。这种多元化办学模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实习机会,还能激发职业教育体系的办学活力。
2. 技能考核与职业认证衔接
将“1+X”证书纳入职教高考技能考核体系,获证学生可折算技能成绩,要设立“边疆民族地区技能加分”政策,对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或非遗技艺的考生,给予一定的专项加分。
五、结论与展望
从山东的经验来看,职教高考改革不能只看作单一的选拔工具,而应转向教育、产业、社会协同发展的系统变革。云南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在借鉴山东经验时,需要突出地方性和民族性,通过创新省级统筹机制、构建具有产业特色的技能考核体系、突破普职融通模式等方式,打造具有西南边疆特色的职教高考范式。笔者认为,这不仅是对山东经验的合理运用,也是云南职业教育结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先锋,2022,(10):12-38.
[2] 冯小红 . 浅析中国式职教高考现代化 [J]. 中国考试,2023,(01):21-25.
[3] 袁潇,高松 .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研究 [J]. 高教探索 ,2018(10):72-78.
[4]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EB/OL]. (2013-05-08)[2022-04-28].
[5] 邱懿,薛澜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现状、问题与展望 [J]. 中国考试,2021(5) :33-39+55.
[6] 王寿斌 . 把准方向改革评价完善体系优化出口——学习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 [J]. 江苏教育 ,2022,(04):6-10.
[7] 教育部:全国共有职业学校 1.15 万所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EB/OL].http://www.moe.gov.cn,2020
[8] 山东省教育厅 . 夯实基础提质培优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和适应性 [EB/OL]. (2022-02-23) [2022-04-29].
[9] 董照星 , 王伟宜 . 我国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审视 [J]. 教育与职业,2020(17) :27-34.
[10] 杨磊. 我国职业教育高考政策评估与优化——基于31 个省份的相关政策文本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3,(12):76-85+95.
[11] 王辉 . 新时代我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与实践 [J]. 中国考试 ,2024,(06):1-11.
[12] 凌磊 . 被赋予的多样性:我国“职教高考”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J]. 中国高教研究 ,2022,(01):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