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核算及控制实践分析
邵瑞
山东远通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枣庄市 277100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2024 年全国公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超 2.8 万亿元,二级及以上公路新建、改扩建项目占比超 60% 在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下,部分项目对过程管控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实践中,因成本管控环节疏漏导致费用增加的案例并不鲜见,如某高速公路项目在路基土方运输环节产生额外成本支出。因此,探索更加科学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体系,强化全过程成本管控,对提升公路项目建设效益、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核算方法
将项目拆解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三级核算单元,如某 20km 二级公路项目,总成本 1.2 亿元被分解至 12 个分部、36 个分项,以便单独追踪每个分项成本偏差;其次进行动态成本归集,通过月度核算(依据“施工进度报表 + 资源消耗台账”计算人工、材料、机械成本)和工序交接核算(关键工序完成后同步核算成本并对比目标成本,偏差超 5% 及时分析)实现;同时借助公路工程专用成本管理软件(如广联达公路计价软件、同望 WECOST)对接材料采购和施工进度系统,自动归集数据并生成偏差预警报表,提升核算效率。此外,还需把握成本核算关键节点,对变更签证“一事一核”,避免“先施工、后核算”;每月核算主材价差,超 5% 启动调价机制;及时核算停工损失,作为索赔依据,以此避免漏算、错算,防止后期成本失控。
2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措施
2.1 事前规划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控需从分解成本目标和优化资源配置两方面入手。成本目标分解上,以投标报价和施工图预算为依据,运用“WBS工作分解法”将总成本目标细化到分部、分项乃至工序,形成“目标成本控制表”,如某 20km 二级公路项目将1.2 亿元总成本目标分解,明确路基、路面、涵洞工程等各分项单价,同时设定 10% 弹性空间并严格审批流程。资源配置优化方面,材料采购通过主材集采、供应商比价降低成本并保障供应;机械配置依据使用周期选择自有或租赁,制定台班定额提升效率;人工配置按工序灵活排班,推行计件工资,通过这些措施实现成本有效管控。
2.2 事中管控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控需多管齐下:材料成本控制是核心重点,材料占成本 50%~60% ,需落实“计划 - 采购 - 领用 - 损耗”全流程管控,限额领料方面,施工员按分项工程量计算材料定额用量开具“限额领料单”,材料员按单发放,超支需提交《超支申请》经项目经理审批,如某项目借此将沥青损耗率从 3.5% 降至 2% ,节约成本 24 万元;现场损耗管控上,主材存储如沥青用保温罐、水泥存防雨仓库,施工工艺优化采用路面摊铺“梯队作业”、路基填筑“分层压实”。人工与机械成本控制旨在提升效率、减少闲置,人工效率管控通过每日考勤与工作量核对、减少窝工实现,机械效率管控依靠台班记录实时上传、维护保养计划完成。变更与签证管控需建立“先核算、后施工”流程,施工单位提申请附相关材料,监理审核必要性与工程量,业主审核成本合理性,审批后纳入动态管控,施工完成及时核算,某高速公路项目借此使变更签证成本超支率从 15% 降至 5% 。动态监控与偏差纠偏借助“ BIM+ 成本管理软件”,构建 BIM 模型关联目标成本,施工中实时上传实际成本数据对比分析,偏差超 5% 自动预警并依原因采取措施,某二级公路项目应用后每月成本偏差控制在 3% 以内。
2.3 事后优化
项目完工后,需开展成本复盘与经验沉淀工作。成本复盘时,通过对比“目标成本、实际成本、结算成本”,形成《成本复盘报告》,着重分析超支 / 节约的分部 / 分项(例如路面工程因沥青损耗率控制到位节约 30 万元,涵洞工程因地质变化增加基础处理超支 20 万元)、关键成本驱动因素(如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成本 2% ,人工效率提升节约成本 1.5% )以及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如限额领料成效显著,机械管控有待加强)。经验沉淀方面,将复盘数据纳入企业成本数据库,积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公路的成本指标(如南方多雨地区路基施工成本比北方高 8% ),总结管控措施的适用场景(如限额领料适用于主材,计件工资适用于工序明确的工作),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
3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核算及控制实践优化建议
3.1 推动信息化转型
构建 "BIM+ 成本管理软件 " 集成体系,利用 BIM 模型实现工程量自动算量与三维可视化成本模拟,结合广联达、斯维尔等专业成本管理软件,搭建覆盖预算编制、进度结算、动态分析的全流程数字化平台。针对中小型项目,推荐采用腾讯文档协同编辑 +Excel 动态数据看板组合方案,通过设置数据验证、VLOOKUP 函数实现成本数据自动抓取与分析,降低软件采购及运维成本。同时建立云端数据库,实现项目部、总部与分包单位数据实时共享,提升成本核算效率与准确性。
3.2 加强人员培训
建立分层级、模块化的成本管控培训体系,初级课程涵盖成本核算原理、定额套用方法、常用成本分析工具操作;进阶课程聚焦合同风险管控、施工方案经济性比选等实务内容。培训采用 " 理论授课 + 沙盘模拟 + 案例复盘 " 模式,例如通过模拟公路路基施工场景,让施工员直观理解不同填料选择对工序成本的影响。培训后实施闭卷考试与实操考核双达标制度,考核结果纳入员工职业发展档案,确保全员掌握成本管控核心技能。
3.3 完善考核机制
构建 " 目标成本 - 过程监控 - 考核激励 " 闭环管理体系,将年度成本目标分解至月度、班组及岗位。设立成本节约贡献奖,对超额完成成本控制目标的班组,按节约金额的 5%-10% 进行阶梯式奖励;对因管理失误导致成本超支的,除扣除相应绩效外,要求责任部门提交整改报告并制定补救措施。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成本数据进行季度核查,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形成全员参与成本管控的良性竞争氛围。
3.4 规范变更管理
编制《公路项目变更签证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变更分级标准:单项变更金额 ⩽5 万元由项目经理审批,5-50 万元需经项目管理委员会审议,> 50 万元报建设单位备案。建立变更台账管理制度,要求所有变更必须附施工方案对比分析表、工程量计算书、价格组成明细等支撑材料。
结束语
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项目的顺利推进和经济效益的实现至关重要。在实际操作中,若能围绕“核算精准化、控制动态化、管理闭环化”来进行相关工作,或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展望未来,随着“智慧交通”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公路工程成本管控或将朝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借助物联网技术对材料消耗(如沥青摊铺量)进行实时监测,利用 AI 技术分析成本偏差的潜在原因,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都有可能成为成本管控工作的新方向。基于此,公路施工企业不妨考虑加强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工作,这或许有助于提升成本管控的智能化水平,进而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杨春喜 . 公路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J]. 交通世界 ,2020(30):125-126,146.
[2] 赵元平 . 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核算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J]. 营销界 ,2022,(22):103-105.
[3] 王尚伟 . 加强公路工程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的思考 [J]. 乡镇企业导报 ,2024,(12):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