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索
刘仁发
四川省会东县姜州镇小坝小学 615202
教育改革的推进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不再仅限于知识传递,而是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品质和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任务。
1. 游戏化教学启迪智慧,奠定数感基础
游戏化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故事、谜语等趣味活动中,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同时培养他们的数感和数学思维。首先,教师可以设计数学游戏,如数独、24 点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和数感。这些游戏不仅提升学生的计算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策略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的历史和文化。例如,介绍古代数学家的卓越成就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价值。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谜语、脑筋急转弯等,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发散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数学竞赛和小组合作游戏,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这样的游戏化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数学,有效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2. 实践操作强能力,逻辑思维渐明晰
实践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另一重要途径。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各种几何图形,通过折叠、剪切、拼接等操作,直观地感受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片或实物进行分割,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这些实践操作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除了动手操作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设计实验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数学结论。这种实验探究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体积和容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容器装水,观察水位的变化,从而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3. 合作交流促成长,数学素养共提升
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交流方式,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或探究课题。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思路、分享经验,从而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题目、建立模型、求解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解题能力。除了小组合作学习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堂讨论。针对某个数学问题或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课堂讨论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交流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寓教于乐、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素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钱中华 , 钱陈俐 , 羊琴 . 小学数学教学促进知识结构化的实施进路—以北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教学为例 [J]. 教育科学论坛 , 2025,(08): 43-48.
[2]李红侠. 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路径探究[J]. 教学与管理, 2025, (08):40-42.
[3] 王甜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变化及教学思考——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 [J]. 林区教学 , 2025, (03): 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