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视域下教师数字素养赋能与多元教学角色建构研究

作者

秦楠

滕州市龙阳镇中心小学  277500

引言: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其专业能力与角色定位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正深刻重塑教育生态,为乡村教育突破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等瓶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背景下乡村教师的角色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需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实现多元化、立体化的重构,提升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是技术应用能力的增强,更是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与角色定位的全面转型,所以深入研究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乡村教师多元角色的建构并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对于推动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数字技术赋能下乡村教师多元教学角色的建构

(一)从知识传递者到优质资源开发者与整合者

在数字技术赋能下乡村教师突破传统教学资源匮乏的局限,借助网络平台获取海量教育信息并依据学生实际需求对资源进行筛选、加工与重构,他们不再局限于教材讲授,而是主动开发契合乡土情境的数字化教学内容,实现资源的本地化转化与创新应用,这一角色转变提升了教学的适切性与生动性,使教师成为连接外部知识体系与乡村教育实际的重要枢纽,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二)从课堂主导者到个性化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

数字技术推动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乡村教师的角色也随之演化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与支持者,通过智能教学系统与学习数据分析教师能够精准把握个体差异,设计差异化学习路径,提供适时指导与反馈,他们注重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组织协作学习与深度互动,营造开放、灵活的学习环境,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发展,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与有效性。

(三)从文化旁观者到乡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

乡村教师借助数字手段记录、整理与传播本土文化,将乡土知识融入课程教学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他们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历史、民俗与生态,增强文化认同与归属感,通过数字化创作与传播教师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表达,使乡村教育兼具文化根脉与时代气息,这一角色凸显了教育的文化功能,使教师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践行者与推动者。

二、推动乡村教师数字素养与角色转型的实践策略

(一)树立数字意识,主动拥抱技术变革

提升数字素养的前提是教师具备强烈的数字意识与开放的学习心态,乡村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字技术对教育发展的深远影响,摒弃“技术恐惧”或“技术无用”的消极观念,主动关注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通过参与线上讲座、阅读专业文献、关注教育科技公众号等方式,持续更新教育理念,理解技术赋能教育的本质与价值,只有在思想上真正接纳技术,才能激发学习与应用的内在动力,为后续的技能提升与角色转型奠定心理基础。

(二)强化技术应用能力,掌握核心数字工具

数字素养的核心是技术应用能力,乡村教师应系统学习并熟练掌握各类常用教育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包括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如钉钉、腾讯会议、ClassIn,数字资源的搜索、下载与版权管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学习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以及基本的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知识,通过参加线上线下培训、观看操作教程、实践演练等方式不断提升技术操作的熟练度与效率,确保能够流畅地将技术融入日常教学,提高教学准备与实施的效能。

(三)深化技术融合能力,创新教学设计与实践

掌握技术工具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乡村教师应学习如何基于数字技术设计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活动,利用技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发展,比如设计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调研,通过协作平台完成小组任务并利用数字工具展示成果,教师应善于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实现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使教学更加科学化、精准化。

(四)参与专业发展共同体,实现协同学习与成长

数字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与交流平台,乡村教师应积极加入各类网络研修社区、教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室等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观摩优秀课例、参与在线研讨、接受专家指导等方式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鼓励教师之间开展同伴互助,分享技术应用心得,共同解决教学难题,这种基于网络的协同学习模式拓宽了教师的专业视野,也构建了持续学习的支持网络,有助于克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孤立化的困境。

结论:

数字技术为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乡村教师的角色转型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数字赋能下乡村教师正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资源开发者、学习引导者、协同参与者、文化传承者等多元角色演进,这一转型是技术应用的升级,更是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式的深刻变革,然而实现这一转型仍面临数字素养不足、资源不均、支持乏力等多重挑战,唯有通过树立数字意识、强化技术应用能力、深化技术融合能力、参与专业发展共同体等多维度实践策略,系统提升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才能真正释放数字技术的潜能,赋能乡村教师多元角色的有效建构,最终推动乡村教育走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振兴之路。

参考文献:

[1] 秦利 , 谷双梅 . 乡村振兴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赋能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 , 2025(12).

[2] 吴晓英 , 王芷凡 . 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的价值 , 挑战与路径 [J].中国教育信息化 , 2024, 30(11):76-86.

[3] 冯倩 .”强师计划”背景下数字化赋能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 2025, 8(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