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

艾丽华

江西省永丰县恩江中学 331500

引言: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与实施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核心素养,要求语文教学突破传统单科教学的局限,走向综合性、实践性与情境化的学习方式,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发展高阶思维,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发展与综合素养形成的关键期,语文教学更应主动融入跨学科学习理念,通过设计与实施具有整合性、探究性与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育人方式的深度变革,然而当前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需系统梳理现状并探索有效策略。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现状

(一)学科融合流于形式,缺乏深度整合

当前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普遍存在“拼盘式”融合现象,即简单地将其他学科内容嫁接到语文课堂中,缺乏内在逻辑关联与知识重构,比如在讲解古诗词时引入地理知识介绍诗人行踪,或在说明文教学中提及科学常识,但并未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语言表达与学科思维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浅层融合未能真正打破学科壁垒,学生难以形成跨学科的整体认知,核心素养的培育效果有限。

(二)教师协同机制缺失,专业支持不足

跨学科学习的实施依赖于多学科教师的协作,但现实中语文教师往往独自承担设计与组织任务,缺乏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学校层面也缺少跨学科教研机制与资源共享平台,导致语文教师在整合历史、艺术、科学等内容时力不从心,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难以支撑高质量的跨学科活动,制约了学习活动的广度与深度。

(三)学习活动设计碎片化,系统性不强

许多跨学科学习活动呈现零散、偶发的特点,缺乏整体规划与序列化设计,活动多围绕单篇课文或临时主题展开,未能形成贯穿学期或学年的主题线索,学生难以在持续探究中积累跨学科经验,活动目标模糊,与核心素养的对接不够明确,导致学习过程缺乏方向感与深度反思,影响了综合素养的系统提升。

(四)评价体系滞后,难以反映综合能力

现行评价体系仍以纸笔测试为主,侧重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难以全面评估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展现的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养,过程性评价工具匮乏,对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度、探究深度、成果质量缺乏科学记录与反馈,导致跨学科学习成果难以量化与认可,削弱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以主题统整实现学科深度融合

主题统整是跨学科学习的核心策略,通过确立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中心主题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思维方式有机串联,形成结构化的学习单元,主题应贴近学生生活,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融合多学科视角,八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可作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切入点,教师可设计“探索物候奥秘,解读自然密码”主题项目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学习物候学基本概念与语言特点,联动地理与生物学科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物候观察活动,记录植物开花、鸟类迁徙等自然现象,运用科学方法分析数据写物候观察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深化了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还锻炼了科学观察与数据分析能力,实现了语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协同发展。

(二)以项目驱动促进综合能力发展

项目式学习(PBL)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有效载体,通过真实、复杂的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建构知识,项目应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包含明确的产品或成果导向,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整合多学科知识,发展批判性思维与实践能力,以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为例可设计“我是桥梁设计师”项目,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了解赵州桥、卢沟桥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物理学科与美术学科分组设计并制作一座微型石拱桥模型,项目过程中学生需撰写设计说明书,说明桥梁结构、材料选择与美学构思,体现说明文写作能力;通过模型承重测试验证设计合理性,最终进行成果展示与答辩,锻炼表达与思辨能力,该项目将语文学习融入工程设计实践,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提升综合素养。

(三)以情境创设激发深度学习动机

真实或拟真的学习情境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增强学习的意义感与投入度,跨学科学习应创设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紧密关联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多学科知识,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理想社会主题,教师可创设“穿越千年,重建桃花源”情境任务,要求学生以“文化策划师”身份为现代人设计一处“心灵栖息地”,学生需深入研读文本提炼桃花源的文化意象与精神内涵,结合历史知识探讨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运用美术技能绘制“新桃花源”景观图并写宣传文案,在此情境中学生提升了文言文阅读与文化理解能力,还锻炼了历史思维、艺术表达与创意写作能力,实现了多维素养的融合发展。

(四)以多元评价促进学习持续改进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保障跨学科学习质量的关键,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探究过程、合作表现、创新思维与成果质量的全面评估,可设计包含自评、互评、师评的多元评价量规,明确各项素养的评价维度与标准,比如在开展“家乡文化探寻”跨学科项目时学生需走访社区、采访长辈、收集资料,完成一份“家乡文化档案”,评价关注档案的完整性与语言表达,还考察学生在调研中的问题意识、人际沟通能力、资料整合能力及文化认同感,通过档案展示、口头汇报、反思日志等多种形式全面记录学生成长轨迹,促进其在跨学科学习中的持续反思与改进。

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实践中存在的融合浅表化、协同不足等问题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主题统整、项目驱动、情境创设核心策略,推动语文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通过精心设计与实施跨学科活动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综合素养,更能培养其面向未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构建跨学科教研共同体、优化课程资源支持,为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常态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林锦华 .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J]. 新课程研究 , 2025(5).

[2] 魏恋蕉 .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跨学科试题命制研究 [J]. 中学生作文指导 , 2024(16):158-161.

[3] 袁诗玥 , 潘凌云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审思 [J].汉字文化 , 2024(19):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