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大建筑基槽钢筋混凝灌注施工及养护方案

作者

顾生龙

沂源县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引言

高大建筑对基础承载能力要求极高,基槽作为建筑基础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乎整个建筑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在基槽施工中,钢筋混凝灌注是核心环节,若施工或养护不当,易引发结构裂缝、强度不足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及养护方案十分必要。本文结合行业规范与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方案,以保障高大建筑基槽施工质量。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一)地质勘察

地质勘察是高大建筑基槽施工前至关重要的环节。需组织专业勘察团队,采用钻探、物探等多种手段,详细了解基槽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土层分布、地下水水位及水质等情况。通过勘察获取的地质数据,能够为基槽的开挖深度、支护方式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提供重要依据。例如,若发现基槽底部存在软弱土层,需提前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如采用换填法或深层搅拌法等进行加固,以确保基槽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需对勘察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编制详细的地质勘察报告,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信息。

(二)材料准备

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钢筋混凝灌注的施工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把控材料的采购、检验和储存环节。对于钢筋,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具有出厂合格证明和性能检测报告。进场后,需按规定进行抽样送检,检测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力学性能指标,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同样需进行严格检验。水泥应选用强度等级适宜、安定性好的产品;砂、石应具有良好的级配和洁净度,含泥量等指标需符合相关标准;外加剂的选用应根据施工要求和混凝土性能需求,经试验确定其种类和掺量。所有材料进场后,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存放,做好防潮、防晒、防雨等保护措施,避免材料变质或受到污染。

(三)设备检查

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在施工前,需对所需的各种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钢筋加工设备如钢筋切断机、弯曲机等,应检查其刀片、模具的完好性和运行精度,确保钢筋加工尺寸准确。混凝土搅拌设备要检查搅拌叶片的磨损情况、计量系统的准确性,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输送设备如泵车、输送管等,需检查其动力系统、输送管道的密封性,防止出现堵管、漏浆等问题。振捣设备要测试其振动频率和振幅,确保振捣效果满足施工需求。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设备故障或隐患,应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确保所有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正常工作。

二、灌注施工的关键技术

(一)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是钢筋混凝灌注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在绑扎前,需根据设计图纸准确放线,确定钢筋的位置和间距。钢筋的搭接长度和连接方式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执行,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时,要保证连接部位的强度不低于钢筋本身的强度。绑扎过程中,要确保钢筋的垂直度、平整度符合要求,避免出现歪斜、扭曲等现象。同时,要设置足够的垫块,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防止钢筋锈蚀影响结构耐久性。绑扎完成后,需进行严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钢筋工程质量。

(二)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施工需严格遵循连续、均匀、分层的核心原则,以此最大限度减少施工缝产生。施工缝的存在易导致结构受力不均,引发渗漏或强度隐患,因此全程需保持灌注连贯性。灌注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需彻底清理基槽内的碎石、木屑等杂物,可采用人工清扫结合高压水枪冲洗的方式,确保槽底洁净。对于积水,应使用潜水泵抽排至无明显积水状态,避免混凝土浇筑时被稀释。同时,需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湿润处理:钢筋表面可喷洒水雾,防止其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导致干裂;模板内侧则需用湿布擦拭,保持湿润但无流淌水,既避免模板吸水影响混凝土和易性,也防止积水混入混凝土改变配合比。

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需结合施工条件调整。采用泵送施工时,坍落度宜控制在 180-220mm ;人工浇筑时则以 120-160mm 为宜,具体数值需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灌注过程中,应使用溜槽或导管等工具,使混凝土沿器壁缓慢流淌,避免直接冲击导致骨料与砂浆分离。若发现离析现象,需立即停止灌注,重新搅拌后方可继续。分层灌注的厚度需根据振捣设备性能确定。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宜为 30-50cm,且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 5-10cm ,确保上下层结合紧密。

(三)振捣

振捣是确保混凝土密实度的关键工序。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浇筑厚度选择合适的振捣器,如插入式振捣器、平板式振捣器等。振捣时,要按照 “快插慢拔” 的原则,将振捣器插入混凝土中,直至下层混凝土表面泛浆且不再下沉为止,然后缓慢拔出振捣器,避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洞。振捣点的布置应均匀有序,间距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 倍。在振捣过程中,要避免振捣器碰撞钢筋、模板和预埋件,防止其移位或损坏。

三、养护措施

(一)养护时间

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品种、环境温度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少于14 天。对于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14 天;对于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28 天。在养护期间,应做好养护记录,确保养护时间满足要求,以保证混凝土强度能够正常增长。

(二)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对混凝土养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冬季或夏季施工时。冬季施工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棉被、毛毯或采用加热设备等,确保混凝土表面温度不低于 5qC ,防止混凝土受冻。夏季施工时,要采取降温措施,如洒水、覆盖遮阳布等,避免混凝土表面温度过高,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同时,要监控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确保其不超过25 °C ,当温差过大时,应采取相应的温控措施,如调整保温或降温方式等。

(三)湿度保持

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是养护的重要内容。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麻袋等保湿材料,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过快。养护期间,要定期洒水,使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洒水次数应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确定,一般每天不少于 3-4 次,在高温干燥天气下应增加洒水次数。对于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的混凝土,要保证薄膜内有足够的凝结水,若发现薄膜破损或水分不足,应及时修补和补水,确保混凝土在适宜的湿度环境中养护。

结束语

本方案围绕高大建筑基槽钢筋混凝灌注施工及养护,从施工前准备、关键施工技术到养护措施进行了全面阐述。该方案的实施,能有效保障基槽施工质量,减少结构病害,确保高大建筑的安全与耐久。在实际工程中,需严格遵循方案要求,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施工与养护水平,为高大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耿铎 . 试论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士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J]. 建材发展导向(上),2023,21(1):178-180.

[2] 周理雅 . 房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 [J]. 中国房地产业 ,2020(24):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