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一体化设计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
何永松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实验中学 224200
引言: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思想品德课程,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道德与法治理论性较强,如果单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应当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中,情境教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感悟。
一、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创设身临其境的课堂氛围
设计教学情境必须立足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只有学生身临其境,才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才能透过具体情境去领悟知识的内涵,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因此,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精心设计,创设具有感染力和代入感的教学情境,在身临其境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感悟,真正实现情境教学的价值[1]。以《实现人生价值》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以“献给母亲的歌”视频引入,讲述邓亚萍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实现梦想、回报母爱的动人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邓亚萍的拼搏精神和孝心,引导学生思考:邓亚萍作为一名优秀运动员,是如何在平凡中创造非凡、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 ? 你有什么梦想 ? 将来要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创造人生价值 ? 通过设置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思考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感悟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二、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声情并茂的教学氛围
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表现手段于一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应用到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多媒体技术还能模拟现实情境,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去感悟和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2]。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一体化设计中应用情境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善于利用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手段,为学生营造声情并茂的教学氛围,将枯燥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去感悟知识的意义,内化道德情感,增强法治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涵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多媒体课件。在介绍中华传统节日时,播放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欢快喜庆的节日氛围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在讲解中华传统美德时,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孟郊游子吟”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领会孝、悌、忠、信等传统美德的内涵;在阐述中华礼仪之邦的内容时,老师可以穿上汉服,配合古典音乐,演示一段古礼,让学生在庄重典雅的氛围中体会中华礼仪的博大精深。
三、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在讨论碰撞中加深理解
情境教学要充分重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在平等交流、讨论碰撞中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是情境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能够引发讨论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敞开心扉,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在《诚实守信》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一则“失而复得的钱包”的故事,设置一个诚信的情境:一位拾金不昧的同学捡到钱包后,及时归还失主。由此引出讨论话题:如果换做你捡到钱包,你会怎么做? 诚信的表现有哪些 ? 诚信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 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敞开交流。学生会各抒己见,有的认为要及时归还,这是诚信的表现;有的认为拾金不昧要看金额大小,小钱可以归己;有的举出了诚实守信的其他例子。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可以追问,学生再次展开讨论,在争辩中观点逐渐清晰,对诚信的理解日渐深刻:诚信不应以金钱多寡而转移,诚信是道德操守,要严格恪守;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信用的基石。
四、拓展课外实践活动,引导知行合一
情境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的时空范围内,还应该拓展到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去。课堂教学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的培养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要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寓教于实践,还需要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这一育人阵地,精心设计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具体的情境体验中感悟真理,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提高素养。例如,教师可以联系法院、看守所等司法机关,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近距离接触法律工作者,聆听庭审现场,感受法律条文的神圣和权威,从而升华法治情怀,坚定法治信仰。又如,学校可以开展“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在全体学生中选树道德典范,重点表彰那些在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敬父母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号召全校学生向他们学习,引导学生将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品质,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动,做知行合一的践行者。
结束语
情境教学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从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拓展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声情并茂的学习情境,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感悟,内化道德情感,增强法治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孙振香 . 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的“境”与“径”[J]. 学苑教育,2025,(15) :22-24.
[2] 刘胜利 .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讨 [J]. 读写算,2025,(14) :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