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站脚本攻击(XSS)的类型及防护措施

作者

张涛

河南天祺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郑州市 450000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应用程序广泛普及,跨站脚本攻击(Cross -Site Scripting,简称 XSS)已成为网络安全领域中常见且极具威胁的攻击方式之一。XSS 攻击利用网站对用户输入过滤不足的漏洞,将恶意脚本注入到网页中。当用户访问这些被注入恶意脚本的网页时,脚本会在用户浏览器中执行,从而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如会话 Cookie、登录凭证等)、进行钓鱼攻击、篡改网页内容等,给用户的隐私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损害了网站的声誉和正常运营。因此,深入了解 XSS 攻击的类型及掌握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保障网络应用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二、跨站脚本攻击(XSS)的类型

2.1 反射型 XSS

反射型 XSS 是最常见的 XSS 攻击类型之一。其原理是攻击者构造包含恶意脚本的 URL 链接,并诱使用户点击。当用户点击该链接后,恶意脚本会随着请求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未经充分过滤直接将包含恶意脚本的响应返回给用户浏览器,浏览器解析并执行该脚本,从而实现攻击目的。例如,攻击者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一个看似合法的链接,如 “http://example.com/search?query=”。如果用户点击此链接,服务器在处理搜索请求时,将恶意脚本反射回用户浏览器并执行。反射型XSS 的特点在于攻击脚本不会长期存储在服务器端,每次攻击都需要诱使用户点击特定链接。这种攻击通常针对特定用户,常见于社交工程攻击场景,如钓鱼邮件、即时通讯工具中的恶意链接等。攻击者利用用户的好奇心或恐惧心理,诱导用户主动访问包含恶意脚本的链接,一旦用户点击,攻击者就能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如在用户登录状态下,可窃取用户的会话 Cookie,进而冒充用户身份进行操作。

2.2 存储型 XSS

存储型 XSS 攻击的危害更为严重。攻击者将恶意脚本永久性地存储在服务器端的数据库中,当其他用户访问相关页面时,服务器会从数据库中读取并展示包含恶意脚本的内容,使得恶意脚本在用户浏览器中自动执行。例如,在一些允许用户发表评论的网站上,攻击者可在评论内容中插入恶意脚本,如 “”。当其他用户浏览该评论页面时,恶意脚本会在他们的浏览器中运行。存储型 XSS 攻击的特点是攻击脚本长期存在于服务器端,影响范围广,只要有用户访问被感染的页面,就会受到攻击。这种攻击方式常被用于攻击大型社交网站、论坛等用户交互频繁的平台,攻击者可借此获取大量用户的敏感信息,甚至控制用户的浏览器进行进一步的恶意操作,如发动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传播恶意软件等。

2.3 DOM - 型 XSS

DOM - 型 XSS(Document Object Model - based Cross - Site Scripting)攻击基于客户端脚本对网页 DOM 树的动态修改。它不依赖于服务器端对恶意脚本的处理,而是利用网页中存在的 JavaScript 代码漏洞。当用户访问网页时,恶意脚本通过修改页面的 DOM 结构来执行恶意操作。例如,网页中有一段 JavaScript 代码用于获取 URL 参数并将其显示在页面上,代码如下:

html ”,当用户访问该 URL 时,恶意脚本会被插入到页面中并执行。DOM - 型 XSS 的特点在于攻击发生在客户端浏览器,服务器端日志通常难以察觉此类攻击。它利用了客户端 JavaScript 对用户输入处理不当的漏洞,增加了检测和防范的难度。而且,由于其基于 DOM 操作,攻击方式较为隐蔽,可能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窃取信息或进行其他恶意行为。

三、跨站脚本攻击(XSS)的防护措施

3.1 输入验证

输入验证是防范 XSS 攻击的重要防线。服务器端应严格验证和过滤用户输入的数据,确保输入内容符合预期格式和范围,不包含恶意脚本代码。例如,对于文本输入框,只允许输入字母、数字、特定符号等合法字符,过滤掉任何可能包含脚本标签或特殊字符的输入。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进行验证,如验证邮箱格式时,可使用正则表达式 [a - zA - Z0 - 9 -]+.[a - zA - Z0 - 9 -]+\$”。同时,不仅要验证输入的格式,还应限制输入长度,防止攻击者通过超长输入绕过验证机制。在客户端也可进行输入验证,增强用户体验,及时提示用户输入错误。但客户端验证不能替代服务器端验证,因为攻击者可轻易绕过客户端验证。

3.2 输出编码

输出编码是将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编码,使其在浏览器中显示为纯文本,而不是可执行的脚本。常见的编码方式有 HTML 编码、URL 编码等。例如,将 “<” 编码为 “<”,“>” 编码为 “>”,这样即使攻击者输入了包含脚本标签的内容,在页面上也只会显示为普通文本,而不会被浏览器解析为脚本执行。在使用动态网页技术(如 PHP、Java、ASP.NET 等)生成网页时,应确保对所有用户输入数据在输出到页面之前进行适当编码。例如,在 PHP 中可使用 htmlspecialchars 函数对输出数据进行 HTML 编码,以防止 XSS 攻击。

3.3 设置 HttpOnly 属性

HttpOnly 属性是一种保护用户会话 Cookie 的有效措施。当设置 Cookie的 HttpOnly 属性后,该 Cookie 只能通过 HTTP 协议传输,无法通过JavaScript 访问。这意味着即使攻击者利用 XSS 漏洞窃取了用户的 Cookie,由于无法通过脚本获取,也难以利用该 Cookie 进行冒充用户等恶意操作。在设置用户会话 Cookie 时,应始终设置 HttpOnly 属性,如在 PHP 中可通过如下方式设置:

php

setcookie(‘session_id’, \^ +$ 3600,‘/’,‘’, true, true);

其中最后一个参数设置为 true,即开启了 HttpOnly 属性。

3.4 内容安全策略(CSP)

内容安全策略(Content Security Policy,简称 CSP)是一种 HTTP 响应头机制,用于控制浏览器加载资源的来源。通过设置 CSP,网站可以明确指定允许加载脚本、样式表、图片等资源的来源,从而限制恶意脚本的执行。例如,可设置 CSP 头信息 “ Content-Security-Policy:default-src"self: script - src'self'”,表示默认只允许从本网站加载资源,且脚本只能从本网站加载。这样即使页面存在 XSS 漏洞,由于恶意脚本无法从其他来源加载,也难以实施攻击。CSP 还支持更复杂的配置,可根据网站需求灵活设置。

四、结语

跨站脚本攻击(XSS)因其多样的类型和潜在的严重危害,成为网络安全的重大威胁。反射型 XSS 通过诱使用户点击恶意链接实施攻击,存储型 XSS 借助服务器端存储恶意脚本影响大量用户,DOM - 型 XSS 利用客户端 JavaScript 漏洞在浏览器端进行隐蔽攻击。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 XSS攻击,综合运用输入验证、输出编码、设置 HttpOnly 属性以及实施内容安全策略等防护措施至关重要。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XSS 攻击的手段也在不断演变和复杂化,新的攻击方式和绕过防护机制的方法可能会持续出现。因此,网站开发者和安全人员需要持续关注 XSS 攻击的最新动态,不断优化和更新防护策略,加强对网络应用程序的安全检测和审计,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 XSS 漏洞。同时,用户也应提高安全意识,不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保持浏览器和安全软件的更新,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敏. 基于深度学习的工业互联网XSS 漏洞自动化检测技术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 ,2025,22(09):105-108.

[2] 刘飞飞 . 网络爬虫技术在 XSS 漏洞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J]. 办公自动化 ,2025,30(03):20-22.

[3] 殷志强 , 钟卫东 . 基于 SpringBoot 应用中的 XSS 攻击防御技术 [J].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4,37(1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