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

代丹

建始县官店民族中学  445300

引言:

美术欣赏教学是初中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接触、理解、评价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提升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传统教学常局限于介绍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题材与技法特点,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缺乏深度参与和情感共鸣,难以有效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美术领域,主要体现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四大素养,所以优化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使欣赏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深度思考、情感体验与创意生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重构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其根本目标在于超越对作者、年代、风格等事实性知识的简单记忆与复述,转向对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系统性培养,首先要着力深化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细致引导,使其能敏锐捕捉并深入分析美术作品中的基本视觉元素(如线条的韵律、色彩的情绪、形体的结构、肌理的质感、空间的营造)以及组织这些元素的形式原理(如对称均衡的秩序感、节奏韵律的动感、对比统一的和谐感),并充分体验作品带来的直观美感与深层情感共鸣;其次应重点提升“文化理解”素养,帮助学生将作品置于其诞生的具体历史文化语境中,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变迁、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或时代精神,理解艺术作为人类文化重要载体的功能,尊重并欣赏不同地域、民族艺术表达的丰富多样性与独特价值;再者要积极“激发创意实践”,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被动接受,而是主动从经典作品中汲取灵感,临摹、变体、再创作或跨界表达等方式,将欣赏过程中的感悟与理解转化为个性化的艺术实践,有效发展其想象力与创新思维;最后必须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内涵、艺术风格、历史地位及社会价值进行独立、审慎的思考与判断,学会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搜集信息进行分析论证,并清晰、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与价值判断,逐步形成开放、包容且具有个人见解的审美能力,实现从“看热闹”到“看门道”的质变。

二、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探析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将美术作品从孤立的图像中解放出来,置于其原本或模拟的真实文化、社会与空间环境中,能极大提升欣赏的沉浸感与意义感,比如在欣赏敦煌壁画时,可利用高清洞窟复原图、360 度数字敦煌资源或 VR 技术,让学生“步入”虚拟石窟,感受壁画与建筑、宗教仪轨的紧密联系;欣赏城市雕塑或装置艺术时,结合实地拍摄的多角度照片、环境音效或街景地图,引导学生探讨作品如何与特定城市空间、公共生活及市民情感产生互动,这种身临其境的情境创设,能有效打破时空隔阂,唤醒学生的感官体验,激发其深入了解作品背景与意义的强烈好奇心与主动探究欲望。

(二)引导深度探究,促进主动学习

摒弃教师单向灌输的模式,采用“问题驱动”或“项目式学习”(PBL)策略,将学生置于学习中心,精心设计一系列开放性、启发性、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如“这幅画的主色调为何给你带来压抑 / 欢快的感觉?”、“如果这幅名画被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认为它的核心情节和人物关系会是怎样的?”、“艺术家为何打破常规,采用这种极具张力的构图方式?”,围绕这些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主动搜集相关图文资料、细致分析图像细节、比较不同作品或风格的异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形成自己的理解,实现从被动接受结论到主动建构知识的转变。

(三)促进多维对话,发展批判思维

营造一个安全、开放、尊重的课堂氛围,是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础,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同一作品展开多维度、多视角的对话与交流,可组织“艺术评论角”,让学生轮流发表即时感受;或举办“观点辩论会”,就作品的风格价值、主题解读等展开有理有据的讨论,教师应扮演积极的引导者而非权威评判者,巧妙的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认为?”)、适时的澄清(“你的意思是 ... ?”)和精炼的总结,促进不同观点的碰撞与融合,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清晰表达、用证据支持观点,并理解艺术解读的多元性与开放性,有效发展其批判性思维、独立判断与有效沟通的能力。

(四)融合跨学科知识,拓展理解维度

美术作品是人类综合文明的结晶,其理解离不开多学科知识的支撑,在欣赏教学中,应主动打破学科壁垒,将美术与历史、文学、哲学、科技、地理乃至音乐等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与联动,比如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时,可联系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解放、解剖学与透视法的科学突破;赏析中国古典山水画时,可融入相关古典诗词的意境品读,探讨道家“天人合一”或禅宗“空灵”哲学对画境的影响;了解现代科技艺术时,可结合编程、新材料等知识,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能帮助学生超越单一的艺术形式分析,从更广阔的文化、思想与技术背景中,获得对作品内涵、艺术家意图及时代精神更为全面、深刻和立体的理解,显著拓展其认知的广度与深度。

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设真实情境、引导深度探究、促进多维对话、融合跨学科知识及鼓励创意表达等策略,将静态的“看画”转变为集观察、思考、交流与创作为一体的动态“鉴赏”与“创造”过程,这能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更能系统提升其审美感知、文化理解、批判性思维与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育人价值,教师需持续更新教育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能有效引导学生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滋养心灵,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缪一喜. 聚焦情境,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微探[J].新课程导学:上旬刊 , 2017(7):2.

[2] 吴云 .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 [J].2025(2):70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