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张连爽

榆树市太安中心小学校 吉林省榆树市 130400

口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技能。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还对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注意力、记忆力等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熟练的口算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更加顺利地解决复杂问题,提升学习效率和自信心。因此,深入研究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生口算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对口算学习兴趣不高。部分教师在口算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机械重复练习方式,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长时间进行单调的口算练习,容易产生厌烦情绪,难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单一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导致对口算学习缺乏兴趣。

2.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一些教师在口算教学中,仍然以教师讲解、学生模仿练习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没有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教学。

3. 练习设计不合理。部分教师在设计口算练习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练习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对于口算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难度过高的练习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而对于口算能力较强的学生,简单的练习又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全体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同时,练习形式单一,多以书面作业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难以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4. 学生缺乏良好的口算习惯。许多小学生在口算过程中,存在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书写不规范等问题。例如,看错数字、抄错符号、计算时不打草稿等,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口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二、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1. 激发学生对口算学习的兴趣

创设趣味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口算知识融入到故事、游戏、生活场景等情境中。例如,在教学“加减法口算”时,可以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通过计算商品价格来进行口算练习。这样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开展口算竞赛活动:定期组织班级或年级的口算竞赛,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如颁发小奖品、表扬信等。竞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让他们在紧张刺激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口算练习。同时,通过竞赛,学生可以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更加努力地提高口算水平。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将抽象的口算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动画等形式。例如,在讲解乘法口诀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乘法的意义和计算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优化口算教学方法

注重算理讲解:在口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算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口算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例如,在教学“20 以内进位加法”时,可以通过摆小棒、计数器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凑十法”的算理。只有理解了算理,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口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及时反馈与评价:在口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和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于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要及时指出并给予指导。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努力的方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强化口算练习设计

分层设计练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口算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口算练习内容。对于口算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一些简单、基础的练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对于口算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练习,如拓展题、变式题等,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通过分层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丰富练习形式:除了传统的书面练习外,还可以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如口算卡片练习、听算练习、口算接力赛、口算接龙等。方便学生进行自主练习;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反应能力;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口算能力。

控制练习时间和量:合理控制口算练习的时间和量,避免学生因过度疲劳而产生厌烦情绪。练习的题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既要保证学生能够达到一定的练习强度,又不能让学生感到负担过重。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认真审题的习惯:在口算练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前,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符号,明确计算要求,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

细心计算的习惯:教育学生在口算时要细心,认真计算每一步,不要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视了准确性。对于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如进位、退位、小数点等,要特别注意。同时,鼓励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打草稿的习惯,以便检查和核对。

及时检查的习惯:培养学生在完成口算练习后及时检查的习惯。检查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重新计算一遍、用逆运算进行验算等。通过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口算的准确性。

三、结论

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强化练习设计、培养良好习惯等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口算水平,为他们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口算能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需要学校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姜思思. 小学数学低段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 教师博览( 下旬刊),2019(6):57-58.

[2] 顾立军 . 试论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