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

作者

张静

合肥市贵阳路小学

摘要:小学德育教育包括家庭德育教育、学校德育教育和社会德育教育三个层面,而其中又以学校德育教育为主。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核心,能否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发挥其重要作用,这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自身的素养和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班主任要积极加强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德育创新能力,以实际行动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学生品德

引言

在德育教育被高度重视的今天,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角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是这个班级的精神与核心。小学生处在身心和学习都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他们急需对自身的思想道德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指引。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飞速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中难免掺杂有一些负面的因素,这给小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所以小学班主任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创新自己的教育方式,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德育教育以促进小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1]。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小学班主任作为整个班级的主要指导者和管理者,对整个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活动正常的进行起到导向作用。班主任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具体表现在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课本知识,还要塑造学生的灵魂,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提升核心素养能力。在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所以,班主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德育教育智能,把自己当成一面镜子,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认知。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影响学生品德的路径探究

(一)强化自身素养,做好表率作用

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人物,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们关注的焦点,所以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主任要具备过硬的思想素质、广博的学识和优秀的职业素养能力。

“身教重于言教”、“身无道德,虽辞为经,不可以信。”这些说的就是老师的思想意识和道德风貌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对学生具有榜样效应,教师的思想理念、道德理念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进而感染他们。还有班主任如果师德高尚、爱岗敬业,那么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去好好学习,促进学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来说,要想培养学生健全的思想品德及性格,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在知识、性情、品德和职业道德方面,成为同学中的模范。所以班主任工作中和生活中都要严格规范和要求自己,“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2]。

(二)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推进情感管理

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都离不开爱的关怀,班主任的关爱是每一个学生所向往的,所以班主任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要给予他们父母和朋友般的关爱。要爱护每个同学,关注每个同学的身心发展,用真情和真诚去教育感染学生,尽力做同学的良师益友,引领他们的健康发展。

班主任要将自己的感情和工作热情投入到班集体的建设之中,以自己的激情、热情、爱心和耐心去感化学生们的心灵。把学生当成自己的真心朋友,对学生要适度赞扬,听取他们的观点,接受他们的情感,宽容他们的不足,与他们共享快乐。教育家们经常说:“了解是教育的先决条件,而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对学生的尊敬。”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要注意创造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馨,感受到友爱。

(三)打造优良的班级风气,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一个班集体中,每个人的个人素质都将直接关系到整体的形象。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对全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要打造优良的班级风气。同学之间和谐的关系是一个班集体优良风气的展现,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和了解,即使产生了矛盾也会互相体谅,从自身找原因。

此外,老师的个人形象对学生的心理、情感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是和谐的,这样的班级氛围比什么教学技巧都要好。所以班主任要协调任课老师与班级之间的关系,让所有老师在班级中发挥长短相济、整体互补的作用,从而达到师生的同频共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的目的。当然,班主任在班级德育教育的工作中要切忌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溺爱多于管教。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好的学生要实时奖励,犯错误的同学也不能姑息,所谓“抓住小错不放过,大错自然就不敢抬头”,这样的教育方式能让学生有是非观念,对于其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非常重要额的[3]。

(四)组织德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是新课改的一个主要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班主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常言道:“好的习惯终身受用。”在当今充满竞争的年代,父母们都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在未来取得成就,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为此,班主任要多组织德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班主任是和同学们打交道最多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德育管理工作中要对同学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行一定的训练,例如课堂前十分钟可以做益智类小游戏,组织诗歌朗诵或者是唱歌;定期组织班会活动,策划主题让学生们畅谈理想和人生;还可以组织阅读分享会,学生们互相分享读书感悟。类似的德育活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4]。

三、结束语

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要做到既接近于生活,也要回到现实,使德育教育真正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融合。小学的德育教育应该是具有生活化特征的,它与陶行知的教学理念进行有效的融合,使教学与生活等紧密相连,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规范的概念。班主任应该从自身出发,以使学生真正了解德育教育的教学目的,通过多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开展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谢婉芬.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开展方法[J].文理导航(中旬),2025,(03):73-75.

[2]张明芳.谈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5,(02):181-183.

[3]牛善明.小学班主任有效推进班级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5,(02):184-186.

[4]张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加强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智力,2024,(35):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