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落实小学有温度的思政课的策略研究
崔珊珊
德惠市同太乡和平中心小学
引言: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思政教育扮演着奠基角色,然而传统思政课程偏重知识灌输忽视情感交流与实践体验,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深入学生心灵。有温度思政课致力于通过情感引导与生活实践,使抽象理论具体化、鲜活化,让道德教育真正触及学生内心。探究立足小学实际分析思政课温度缺失现状,探索情感引导路径与实践体验创新方法,期望能够构建富有温度思政教育新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
一、小学思政课温度缺失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思政课程虽然内容体系不断完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面临温度缺失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理念与方法陈旧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特点与成长需求。许多教师过分强调教材内容传授,将思政课程视为纯粹知识体系,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致使课堂氛围呆板教学效果不佳。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也是普遍现象,教材中案例过于宏大或抽象学生难以产生共鸣,无法将思政知识内化为自身品格修养,教师普遍缺乏教学创新意识思政课程形式单一,以讲授为主互动环节设计不足,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活力不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
思政教育评价机制局限性同样不容忽视,现有评价体系过分关注知识掌握程度,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过程,导致教师不自觉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传授上,而非价值引领与人格塑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思政教育仅局限于课堂内缺乏家庭支持与社会实践拓展,使得思政教育效果难以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得到强化与巩固。这些问题导致思政课程往往流于形式,难以真正触动学生心灵未能发挥应有育人功效,思政教育温度缺失成为阻碍学生健康成长重要因素,亟需通过情感引导与实践创新寻求突破。
二、小学思政课情感引导有效路径
小学思政课情感引导应立足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多元方式引发内心共鸣使价值观教育润物无声,情感引导先需创设亲和力场景,将抽象规则具象化于生活实例中让学生从熟悉环境中感悟道德内涵。教师应当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让班级规则从书本走向心灵,引导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情感认同。讲述富有感染力故事、组织互动讨论、设计生动案例分析均能激发学生情感参与,促进道德认知向行为习惯转化。师生关系构建尤为关键,教师应以平等态度倾听学生声音关注个体差异,给予及时肯定与鼓励营造温暖班级氛围,同伴互助学习模式能有效促进情感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艺术表现形式如音乐、绘画等能触动学生情感世界,使规则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家校协同也应加强,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使规则意识在家庭环境中得到巩固,形成育人合力。
以二年级上册班级生活有规则教学为例,某老师没有直接讲授规则重要性而是精心设计神秘星球探索活动,课堂开始她带领学生想象乘坐宇宙飞船来到一个没有任何规则星球,通过提问“如果教室没有任何规则,会发生什么事情”引发思考。学生们踊跃描述混乱场景:有人随意走动、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争抢玩具,该老师随即组织角色扮演请部分学生表演无规则教室情景,其他同学观察并讨论感受。表演结束后全班共同反思混乱带来困扰,自然引出规则必要性,接着该老师出示班级公约许愿树,邀请学生制作写有班规愿望叶子共同装饰许愿树,每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制定规则时全班以热烈掌声表示认同与支持。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思政课实践体验创新方法
小学思政课实践体验创新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构建多维立体学习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悟道德内涵,为父母分担主题教学应当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从家庭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并实施力所能及家务劳动计划,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意识与感恩情怀。校内模拟体验与家庭真实实践相结合,使思政教育延伸至课堂外生活场景,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建立小小家务达人网络平台,让学生记录分享劳动过程与收获,通过同伴互评增强行为坚持动力。邀请家长作为观察记录者与评价者参与教学过程,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实践体验真实性与持久性,跨学科整合也是有效路径,结合语文写作记录实践感悟,数学学科统计家务时间分配,美术课程设计家务计划表实现学科间相互支撑与融合。组织小小家政顾问社区服务,学生为社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帮助,拓展实践场域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主题班会、经验分享会等集体活动,通过榜样力量激发学生行动自觉性形成良好班级风气,使为父母分担成为学生自觉行为而非被动任务。
某老师在执教四年级上册为父母分担一课时,创新设计七天家务挑战营实践活动,将课堂教学与家庭实践紧密结合。课堂伊始老师没有直接讲授孝敬父母重要性,而是播放一段父母忙碌身影剪辑视频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与思考,随后组织换位思考活动,请学生闭目想象自己承担全部家务工作一天情形,分享感受后自然引出为父母分担必要性。老师精心设计家务技能训练营环节,教室内设置洗衣区、整理区等模拟家务场景,邀请家长志愿者担任指导员教授学生基本家务技能,学生分组轮流体验不同家务劳动,既学习实用技能又感受家务辛劳。课后老师发放七天家务挑战卡,学生根据家庭实际情况与父母共同制定一周家务计划,每完成一项盖章确认,为增强实践趣味性该老师建立班级云家务小程序,学生可以上传家务劳动照片或视频,获得同学点赞与评论。一周后举行家务小达人颁奖仪式,依据完成情况授予不同等级荣誉徽章,同时邀请部分家长分享孩子变化与成长。
结论:
小学思政课温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理念更新、方法创新、机制完善等多方面协同推进。通过情感引导路径探索与实践体验方法创新,思政课程能够逐步实现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引领转变,从说教灌输向情感浸润转变,从课堂局限向生活延伸转变。有温度思政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更能培养积极情感态度,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实现知情意行统一,未来思政教育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拓展实践体验平台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 构建有温度, 有力度, 有效度的”大思政课”[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2022(47):35-37.
[2] 司世超 . 上好有深度 , 有力度 , 有温度的小学思政课 [J]. 河南教育 :教师教育 ( 下 ), 2023(4):22-23.DOI:10.3969/j.issn.1003-2223(s).2023.11.012.
[3] 刘小湄. 做有生命力的思政课——桂林市宁远小学开展思政课的具体做法 [J]. 教育界 , 2020, 000(018):P.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