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审美感知之音乐听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与途径
张琴英
江苏省常州市经开区第二实验小学
我校创建于 1906 年,在教育形势不断变革中约 90% 生源是新市民的孩子,其中有很多没有接受过学前启蒙音乐教育,音乐核心素养比如审美感知之音乐听觉思维能力基础尤其薄弱。基于现状分析和学校音乐学科育人价值思考,成立课题组并对学生音乐听力培养进行实践研究。“音乐听力”本人的理解是指学生审美感知之三大能力:听辨能力、听觉记忆力、音乐理解感悟能力。重要价值在于不仅能促进学生这些能力均衡发展,还能提升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最终达到学科的育人价值。课题组主要分三个阶段:中期评估前、中期评估后、结题阶段。
研究四个方面:学段目标、教学方法、课外途径、学科评价。
期评 选收集、归纳提炼;把义务教育阶段 和“欣赏课型”,有效地促使教师H 略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推 心下移。在四十分钟的 只小鹅》、《绿叶》等等。欣赏课 绕我校低、中、高年段学 如游戏教学法、小队积分法等 课余音乐活动,学生课外艺术活动是 ;民族歌曲大家唱等等。这些课 生集体意识,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 “创意实践”四个方面,对学生音乐听力培 己音乐学科的学习状态,还能增进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同时也促进 质量的提高
以下几个措 规范课题日常研究。组长担任管理课题网 的主持;阶段计划和阶段小结的文本 定等等。这些措施确保了课题组研究 抱团学习,提高小组科研水平。借助 研究课,研讨分析总结心得,对研究方 措施三:校园网站电子库,积累研究资 别类上传至课题网页,方便浏览互相共享, 资料收集留档。
课题组依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的引领,借助于研究过程和多种措施的推进,在学生音乐听力培养的“学段目标”、“教学方法”、“课外途径”、“学科评价”四个方面取得了研究初步成果。这些研究完善了我校音乐学科的教学品质,也提升了我校音乐课程整体实施水平和育人功能。课题组将低学段和中、高学段培养目标,分别锁定在不同的研究点,依据不同的研究点,以一学年为发展观测期,提炼出我校学生音乐听力培养的各学段目标。
以下表格中图标 ⋆ 表示低学段;图标■表示中、高学段。
表一:《音乐听力各学段研究点分析》

表二:《1~2 低年级音乐听力培养的学段目标★》

表三:《5~6 中、高年级音乐听力培养的学段目标■》

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考虑几个方面:符合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原则;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原则;依据学生的学情和学段目标原则。依照这些原则,课题组优化了教学模式,创新了活动方式,增强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环节,实际运用后获得了实效。图表中课型概念单一课是指在一节课中主要进行某一种教学内容,完成一项主要的教学任务的音乐课。如合唱课、欣赏课、歌唱课等。综合课是指在一节课中有多种教学内容、多种教学任务的音乐课。如课中有歌唱、演奏、欣赏和音乐常识等教学内容和变化学习方式的音乐课。和原来的教学环节相比,我们根据班级学情差异增加了教学环节。这些环节的增加,不仅让学生在音乐课堂里学得更加扎实,而且锻炼了低学段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培养了中、高学段学生的自信心,潜移默化促进了学生的音乐思维发展。
实 用 教 学 方 法

课题组开展了课外音乐育人活动的尝试。首先是校级活动,如: ① “班歌大家唱”歌咏比赛②校园广播台“音乐速递”栏目③“民族歌曲我爱唱”主题活动④校园午间音乐⑤校艺体节。其次是校内社团,如①合唱小队②兴趣小组。课题组是这样做得:“班歌大家唱”歌咏比赛,一年开展一次,有方案、有评分细则、有结果评比,全校所有班级师生都参加。校园广播台“音乐速递”栏目。每逢单周周五的上午,校广播台有 5 分钟的时间播放音乐,学生们在教室通过校园广播可以收听到。“民族歌曲我爱唱”主题活动,是针对低学段学生开展的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歌唱活动。校园午间音乐,每天午餐后有 20 分钟播放时间,所选择的音乐主题分别是周一活力校园、周二红色经典、周三民族音乐、周四流行音乐、周五古典音乐。校艺体节一般是两学年开展一次,优秀的艺术节目向全校展示汇报演出。合唱小队的队员由音乐老师精心挑选,每周五有四十分钟的辅导时间,辅导有方案,有考勤表,有专用教室。兴趣小组,这类活动的开展主要结合市、区内的一些比赛和竞赛,由音乐教师精挑音乐特长的学生,进行专门的针对性指导。这些课外音乐活动学生喜欢参加,老师们也很支持,学生音乐听力水平在这些课外活动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学科评价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检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项素养的学情现状。总结性评价比如期中、期末两次听力测试卷,检测学生一学年音乐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综合情况。
《1~2 低年级音乐听力培养的学段目标检测表》

《5~6 中、高年级音乐听力培养的学段目标检测表》

几年来着力把对学生的音乐听力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始终,积极探索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途径方式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搭建学科支架,以便让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能有一个学习辅助阶梯,为学生享受音乐带来的喜悦做一位用心的教学探索者。课题研究对学校、学生、教师起到了积极正向的推进作用和成效:学生主动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人数大大增加且养成了良好的听觉习惯。尤其是高年段学生上课出勤率明显提高,均在100% 以上。课中对于歌曲或者乐曲旋律的听辨能力明显增强,对于音乐作品的音乐感悟能力也明显提高,学生每学年两次的音乐学科听力测试成绩也明显逐年提高,音乐核心素养较往年都有提高。其次学生听、唱、奏、演、合作多感管联觉音乐思维有了明显发展。比如低年段的唱游课,符合地年段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了学生的良好个性。比如中年段通过打击乐器合作,发展了学生动手操作乐器的能力与伙伴合作分享的能力。比如高年段通过学习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的指挥图,对于乐队的编配组合有了深刻的记忆,学生通过学习同时在与伙伴的竞争或合作中,他们的意志和正确对待他人与自己的良好心理品质也得到锻炼。期盼着每一位学生能在音乐课中发现最美的自己,找到自信,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