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老师,我想改变我现在的状态

作者

周正欢

四川省米易中学校

摘要:一名高一女生因调班不适应新环境、学习吃力、人际关系不融洽而引发的抑郁情绪,主动求助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心理老师通过分析发现:自幼性格内向、不爱讲话、外出求学感到孤单加上家庭关系一般,存在不合理认知。因此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她纠正不合理认知,主要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情绪表达、培养兴趣等途径,引导她调节自己的情绪,协调人际关系,专注于学习,改变现状。

一 案例描述

(一)来访者基本信息

余某,女,15岁,就读于高一年级。家里父母关系一般,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几乎不和父亲联系;母亲在家,关系非常好而且特别依赖母亲,几乎每天都会和妈妈打电话;有一个哥哥,就读于成都大学,与哥哥偶尔联系。初二时十分叛逆,有过自残现象。为了读高中,妈妈在选择在学校地区打工,没有亲戚,没有熟悉的朋友,感觉很孤单。

上期因学习成绩一般,因此特别的焦虑。期末考试超常发挥,分到新的班级却发现自己融不进新班级,比如不熟悉同学、不适应老师,同时学习比较吃力。有时会因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自己知道这样不好却无法控制。因此情绪低落,对学习没有兴趣,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迟缓,知识点记不住,有时想莫名的哭泣,晚上经常失眠,情绪长期压抑在心中,不知道如何发泄。

(二)咨询师的观察

该同学短发,戴着眼镜,衣服干净整洁,眼神无光,表情迷茫,说话间叹息多,说话时眼神躲避,性格内向,语言清晰,意识清晰,自知力完好,主动求助。核心症状: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无助感。

(三)案例诊断

综合余某的情况,初步诊断为中度抑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睡眠不好,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学习兴趣减退,人际关系敏感,感觉孤单,情绪起伏不定,长期感到心情低落等。

症状表现:对自身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等状况有充分的自知力,可排除有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心境低落,同时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并且伴有失眠、学习效率低、内感性不适,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功能受损。

二 心理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和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

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建立平等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应用到其她人际关系中;在学习生活中,做出新的有效的行动,以改善目前不良人际关系、学习状态;掌握一定的调控情绪的方法技巧,改善低落心境,缓解抑郁情绪。

2、远期目标

增强来访者的自我认识,习得自我成长技巧,协调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人格,改善社会功能。增强其情绪调控,帮助她尽可能地减少产生情绪及问题的倾向性,促使其人格产生深刻的变化。

三 咨询方法

根据求助者的情况和问题选择了认知行为的疗法。

四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 明确咨询关系,建立信任

声明保密原则:我会为你保密,只要不涉及违法犯罪或者伤害自己生命及他人生命,时间:每周1次,每次45分钟。

尊重并积极地关注求助者,通过无条件接纳和倾听她的压力事情、她面对的痛苦以及她的感受,让她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视的,在咨询室里有安全感。

第二阶段 具体实施

1.合理情绪疗法

通过分析情绪ABC 三要素,使求助者明确认识到,影响自己情绪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自己的认知,因此需要调整自己不合理的认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帮助余某认识到不合理的认知,比如,上课铃响了同学提醒她不要睡觉了,因此她对别人大吼一通,对同学乱发脾气。其实自己发脾气的原因是认为别人吵到她睡觉了,不合理的认知,让她很后悔对同学发脾气。因此只有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才能改变事情发展的结果,对她进行引导,以合理的认知代替不合理的认知,达到减轻以至消除症状的目的。

2、情绪表达

(1)创作视觉日记,将自己压抑在心里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把自己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遭受到压力与痛苦写出来,并进行分析。同时记录三件让自己开心的事或者值得自己感恩的事(积极方面的)。

(2)绘画,心情郁闷的时候却又不知道如何说出来时可以选择绘画,通过线条和色彩表达自己的情绪。

3、培养兴趣

根据自身需要和环境培养兴趣爱好,余某选择学习滑板,同时加强自我身体锻炼,转移注意力,从而改变旧的枯燥的生活模式。

第三 结束阶段

帮助她巩固咨询的效果,进一步摆脱不合理信念,达到认知重建,强化新的信念和思维方式以避免再做不合理认知的牺牲品。

在具体实施中,嘱咐她以后的生活中做好以下几点:

1、当感到沮丧时,根据几个方面去分析思考,学会与自己的这些消极情绪进行理性质辩。

(1)绝对化的思想。不要因为一次失败便认为自己是彻底的失败者,失败有时比成功更有意义。

(2)过分概括化思想。由于有过一次不愉快的经历,就认为在别的事上也会同样倒霉。

(3)糟糕至极的想法。遇事总往消极的方向想,看不到未来。

(4)贴标签。随意给自己不良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人”。

2、学会自我放松

在咨询过程中指导求助者进行放松训练,如腹式呼吸法、肌肉放松法、冥想、帮助求助者缓解压力,调整情绪进而解决睡眠障碍。

五效果评估

1、自陈报告

求助者告诉我,她已基本摆脱了那种挥之不去的郁闷与无助,生活充实了许多,培养了玩滑板的兴趣,并且周末会和这群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一起玩耍。与同学们的关系也变得好了起来,现在周末放学了还和她们一起逛街。并且我表示要好好地把时间放在学习上,争取考上本科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

2、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的整个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也变得快乐起来,最后几次来的时候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3、总结经验

抑郁症的产生一般都伴有一定的心理或社会因素,而这一点在余某同学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在发生不断的心理刺激后,由于对认识刺激能力的缺乏,面对种种挫折,她的心理遭受到缓慢创伤,把一切责任归因于自己。因而心境就变得极其沮丧和低落。同时,由于最初她没能得到及时的调节和疏泄,状况变得越来越糟,逃避和消极对待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她最好的防御方式。从改变她的生活入手,首先使她生活上从单一走向多样,同时辅以不良认知矫正,然后再从精神上加以支持和理解,努力唤醒其自救意识和行为。使其在表达自己、增加生活乐趣、改变自己行为的相互作用下自我肯定,找到自我价值感,从而逐步走出抑郁的低谷,重新面对新的人生,达到咨询目标。

参考文献:

[1]路林,刘凤林.情绪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4):104-105.

[2]刘慧依,绘画团体辅导对美术高中生负面情绪的干扰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