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毛丽

岳池县观桥小学校

引言:

小学田径教学是体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然而传统田径教学因枯燥单调而常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制约教学效果提升。游戏教学法借助趣味性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动力,契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为解决当前小学田径教学困境提供新视角。文章基于教育实践系统探究游戏教学法在田径教学中应用策略,期望能够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促进小学生综合运动能力培养推动田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一、游戏教学法融入田径教学,兴趣激发提升教学效果

游戏教学法融入田径课程构建过程需立足学生身心特点,将田径技能要素巧妙融入趣味性游戏情境中,使抽象技能具象化,枯燥训练趣味化。教师通过创设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情境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局面,促使学生在欢乐氛围中自然习得田径技能体验成功喜悦,此类游戏化设计注重核心技能培养与兴趣激发并重,既保留田径项目基本动作要求又增添多感官刺激,使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合理规划课堂时间分配,确保游戏化教学既能实现技能传授目标,又能维持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充分考虑教学场地器材条件,针对现有资源优化游戏设计,教学实施阶段注重引导语言简明生动,示范动作规范准确,课后总结阶段引导学生提炼游戏中隐含技术要点,建立认知联结促进学习迁移形成系统化田径知识体系。

游戏教学法提升田径课堂参与度方面展现独特优势,有效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传统田径教学常因重复性训练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热情下降而游戏化教学通过引入竞争合作元素,创设挑战性任务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游戏情境中学生角色转变为主动探索者,自主性得到充分尊重内驱力显著增强,教师角色也随之调整,从知识传授者变为活动引导者创造更多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多感官体验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主动投入田径技能学习过程。情感因素在游戏教学中得到充分关注,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挑战刺激等积极情绪,建立对田径运动正向情感联结。

二、游戏设计匹配田径技能,难度递进促进能力发展

游戏设计与田径技能目标匹配需遵循项目特性,精准提炼核心动作要素,跑、跳、投是田径基础项目各具技术特点,游戏设计应紧扣这些特点展开。针对跑类项目游戏设计应强调步频步幅、姿势平衡等关键因素,针对跳类项目则需突出助跑节奏、起跳时机等技术环节,针对投掷项目关注引拨动作、出手角度等技术要点。每项游戏均需突出技术动作关键点,确保趣味性不凌驾于技能训练目标之上,教师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明确讲解游戏规则背后隐含技能要求,适时引导学生体会正确动作感觉,建立动作表象形成肌肉记忆。游戏内容设计须考虑学生群体差异预设调整方案,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需求,既要照顾基础薄弱学生又要为优秀学生提供更高挑战,实现因材施教。技能掌握流程遵循感知—模仿—纠正—巩固—创新路径,游戏设计相应匹配各阶段学习任务特点,促进学生田径技能逐步内化。

游戏难度递进设计应契合学生发展规律实现能力逐步提升,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原,构建阶梯式学习路径。初级阶段游戏规则简单直观,强调基本动作模式建立,中级阶段增加任务复杂度,引入条件限制,高级阶段设置综合性挑战,要求学生在变化环境中灵活应用技能。教师应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游戏难度,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体验适度挑战带来进步快感。难度递进不仅体现在技术要求方面还包括认知负荷增加、决策压力提升等多维度,游戏设计应注重横向拓展与纵向提升相结合,横向拓展指同一难度水平下技能应用场景多样化,纵向提升指特定技能要求逐步提高。难度递进过程中应保持连贯性,避免跨度过大导致学生适应困难,教师需精心设计过渡性游戏架设认知桥梁,帮助学生顺利跨越难度台阶。递进式游戏体系最终目标指向田径技能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灵活应对各种运动情境能力,促进身体协调性、灵敏性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日后专项训练或终身体育活动奠定坚实基础。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游戏评价结合田径标准,多元反馈巩固学习成果

游戏评价体系结合田径技术标准建立需打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局限,构建多维度评价框架,传统田径教学评价多聚焦最终成绩,忽视过程表现与努力程度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积极性。游戏化评价体系应兼顾技能掌握程度、参与态度等多方面因素,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如建立成长积分卡记录学生每次课堂表现,包括技术动作规范度、游戏任务完成情况等,设计技能等级认证将田径技术要求分级量化,学生通过相应级别挑战获得不同徽章。评价标准制定过程应让学生参与讨论增强评价认同感,引导形成自我反思习惯,教师还应注重即时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结合及时肯定学生闪光点,帮助克服困难营造积极向上学习氛围。

多元反馈机制巩固学习成果方面,应构建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三位一体反馈网络,教师评价侧重专业指导,针对技术动作关键环节给予精准反馈,同伴评价发挥互助作用,学生间相互观察评价促进共同提高,自我评价培养反思能力,学生通过比对目标与现状明确努力方向。反馈形式应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多样化,如录制动作视频进行比对分析,绘制进步曲线图形象展示成长轨迹,建立班级荣誉墙展示优秀表现。游戏化情境中设计技能闯关活动是阶段性成果检验方式,学生通过完成系列挑战直观感受学习收获,定期组织小小田径嘉年华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增强成就感。这种多元反馈机制不仅巩固已有学习成果更激发持续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学生田径能力全面发展。

结论: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应用探究表明,这一教学模式契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有效解决传统田径教学面临问题。通过设计趣味性游戏情境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基于技能匹配原则构建阶梯式游戏体系促进学生运动能力逐步发展,建立多元评价反馈机制强化学习成果巩固。探究发现游戏教学法不仅改善田径教学效果,更培养学生积极体育态度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百胜 . 游戏教学法融入小学短跑教学的探讨 [J]. 田径 ,2022(5):12-13.

[2] 申皓岚 . 小学体育短跑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 [J]. 田径 ,2021(4):0284-0284.

[3] 连志超 , 陈述 . 游戏法助力小学体育田径成绩的提升——以”50米 ,400 米 , 投掷沙包”项目为例 [J]. 体育风尚 , 2024(18):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