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赋能高中语文作文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究

作者

李艳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第二中学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深入教育教学各环节。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重要载体,如何借助智能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实现项目化学习深度变革,成为当前教育探究热点问题。项目化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真实任务驱动激发学习动机,而人工智能技术则提供了个性化指导与即时反馈可能。将探讨人工智能赋能高中语文作文项目化学习实践路径,分析其教学效果,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一、人工智能融入作文教学,项目化学习创新模式

智能写作平台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协助教师构建立体化写作教学体系,实现从素材积累、结构设计到文本生成全流程智能支持。智能批改软件如豆包突破传统评阅局限,不仅能检测语法错误、标点使用等基础问题,更能分析文章结构逻辑、情感表达、修辞运用等高阶维度,提供全方位评价与修改建议。项目化学习模式下,写作不再是孤立任务而成为融合阅读理解、口头表达、信息检索、团队协作等多元能力培养综合项目。学生围绕真实情境任务,经历问题发现、资料搜集、方案设计、成果展示完整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秋》为例,智能技术支持下项目化作文教学呈现全新面貌。教师设计探寻城市四季美学综合写作项目,学生以小组形式深入探究。项目启动阶段,智能平台推送郁达夫作品集、北京历史变迁资料、城市文化研究方法等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背景。学生运用智能检索工具,查找古今中外描写城市季节美学文献,建立资料库。阅读环节,智能文本分析系统帮助学生解构《故都的秋》写作特点,提取颜色渲染、静态描写、移步换景等表现手法。实地考察阶段,学生使用智能记录 APP 采集城市季节元素,系统自动分类整理,生成素材图谱。创作环节,智能写作助手根据学生行文风格,适时推荐修辞手法、句式变换建议,但保留学生创作主体性。成果展示采用多媒体形式,学生制作城市四季主题文学地图,融合文字、图像、音频等元素,全面展现城市季节美学。评价环节打破单一评分模式,建立包含自评、互评、智能评价三维体系,形成全方位反馈。

二、人工智能辅助写作过程,项目化任务深度实施

在构思阶段,智能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自动关联相关概念,拓展思考维度。选材环节,智能检索系统根据写作主题推荐典型案例、权威观点、经典名句等素材,丰富文章内涵。行文过程中智能语言优化工具提供词汇替换、句式变换、修辞运用等建议,提升表达水平,智能写作平台构建沉浸式创作环境,通过情境模拟、音效配置等方式激发灵感。项目化任务设计突破传统命题作文模式,将写作融入真实社会情境,强调问题解决与成果应用,学生通过文学调查、专题研究、创意策划等项目形式体验写作实际应用价值,增强学习动机与成就感。

以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祝福》为例,智能技术与项目化任务深度融合,呈现写作教学新境界,教师设计乡土文化记忆与传承主题项目,学生围绕家乡民俗、人物、故事展开深入探究。项目开启阶段,智能平台推送鲁迅作品集、我国民俗文化资料、纪实文学写作指南等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祝福》所反映社会文化背景。学生利用智能采访助手,记录家乡老人口述历史,系统自动转录整理,形成珍贵史料,考察阶段,学生走访家乡特色民俗活动,运用智能记录工具采集图像、声音、文字等多模态资料。素材整理环节,智能分类系统帮助学生构建人物事件环境情感等维度资料库,写作过程中,智能文体分析工具提供《祝福》叙事手法、人物刻画、环境渲染等技巧提示,引导学生借鉴运用。智能评测系统实时分析文章结构合理性、描写生动性、主题深刻性等方面,给予修改建议。成果展示采用数字人文形式,学生创建乡土文化数字博物馆,集纳所有调查文章与多媒体资料,向社区公众开放。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人工智能优化学习路径,项目化成果多元展示

智能系统通过分析学生历次写作数据,包括用词习惯、句式偏好、思维方式等,绘制出每位学生独特能力图谱,基于此图谱,系统自动生成个性化学习建议,推荐适合学生能力水平学习资源。这种精准画像技术打破了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理念。学生可根据系统建议,选择重点突破方向,制定个人提升计划。同时,智能平台记录学生每次写作进步情况,生成学习曲线,让进步变得可视化,增强学习成就感,项目化成果展示环节,人工智能技术拓展了表达形式多样性。传统作文成果主要以纸质文本形式呈现,而现在学生可借助智能工具,将文字转化为数字故事、交互式演示、虚拟现实场景等多媒体形式。比如学生可利用 AI 绘图工具,将文章意境可视化,运用语音合成技术制作有声读物,使用情感分析技术,创建文本情感曲线图。这些技术手段使抽象文字变得直观生动,增强了作品感染力与表现力。

多元化成果展示平台突破了时空限制。学生可将作品上传至智能云平台,通过网络向更广泛受众展示,平台设计有评论互动区,读者可直接留言反馈,作者能实时回应,形成良性互动。智能系统还会收集读者阅读轨迹与停留时间,分析作品吸引力热点,帮助作者了解读者关注焦点,这种即时反馈机制使写作不再是单向表达,而成为社会性对话活动。项目成果公开展示增强了学生责任感与成就感,激发持续创作动力,整个项目过程培养了学生文学素养、信息素养、技术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实现了语文学科育人功能全面拓展。

结论:

智能辅助写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项目化任务设计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多元化成果展示拓宽表达空间。未来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探索人机协同写作新模式,平衡技术辅助与人文精神培养关系,构建更加完善教学生态,教师角色也需转型,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引导者与项目管理者。人工智能赋能高中语文作文项目化学习将成为语文教学改革重要方向,推动语文教育迈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吕庆丰. 人工智能辅助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以作文批改为例 [J]. 语文新读写 ,2025,(05):83-85.

[2] 李诗妮 . 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D].宁夏大学 ,2023.DOI:10.27257/d.cnki.gnxhc.2023.000851.

[3] 张 淑 婷 . 人 工 智 能 下 的 高 中 语 文 智 慧 课 堂 探 究 [J]. 新 课程 ,20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