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策略研究

作者

章瑶

溧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引言:人工智能技术自问世后,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此种背景下,教育领域也积极地运用该项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打造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符的“智慧学堂”。随着教育智能化、智慧化的发展,小学英语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急需做出变革,而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后,可有效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由此看来,探索小学英语教学有效地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策略意义重大。

一、设计趣味预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时,课前导入为关键环节,可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预习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师可将人工智能技术巧妙地融入,使任务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增强,驱动学生积极参与,确保课堂教学良好开展。

例如“An interesting country”教学,该文章以澳大利亚相关情况的介绍为主要内容,由于并不贴近实际生活,导致理解难度较大,如果课前预习未充分开展,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布置“我眼中的澳大利亚”任务,让学生制作介绍视频或 PPT,并分享到班群中。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过程中,会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同时也一定程度的了解所学内容,可激发起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丰富教学资源,增强学习体验

传统情况下,小学英语教学仅在班级中进行,且每堂课只有 40 分钟,导致空间与时间限制一定地存在,且教师主要依据教材确定教学内容,造成教学资源有限,学生需求难以有效满足。随着快速地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应以该技术优势为依托,将数字化教材、在线课程等资源提供给学生,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营造多元的、个性化的学习环境[1]。教学实践中,教师基于智能化教学设备,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有效地理解并掌握英语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Seasons”教学,该单元主要介绍一年四季的变化。教学中,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参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季节场景创建出来,并在此场景下展示教授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首先,运用设备播放四季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对四季的变化做出感知,了解每个季节独特的特点;图片播放过程中,英文介绍或适当音乐配合播放,同步刺激学生的听觉,让其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其次,教学期间,为使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教师借助语音识别功能,设计人机互动活动,让学生练习英语口语表达;或将多篇文章内容提供给学生,学生按兴趣选择一篇朗读,接着再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评估其朗读情况,并将反馈和建议针对性地提供给学生。

三、转变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

传统情况下,学生学习主要在课堂进行,由于时间有限,且学习资源匮乏,导致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果难达预期。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后,除了课堂外,学习还可在课前、课后进行。在课前阶段,教师以即将学习的内容为依据,设计预习任务,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中,学生到平台自主选择。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学活动参照学生兴趣、需求、个性特点等高效设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同时,音频、视频等素材充分运用,使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激发;此外,教师还设计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角色扮演、影视配音等,促进英语知识掌握程度进一步加深[2]。在课后阶段,教师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布置分层作业,实现个性化学习。

例如“Our animal friends”教学,教师先用人工智能技术观察、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之后教师再用在线学习平台布置个性化的学习任务,若学生有良好的英语基础,以阅读理解、写作为主要任务,如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以基础知识的练习为主要任务。

四、构建全面教学评价,持续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英语教学时,教师应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能课堂。实践中,教师将适当的智能软件安装到平板电脑或手机中,学生开展英语阅读练习后,利用语音识别功能、检查功能呈现出其练习数据,让学生能直观的认知自己的练习效果,发现仍存在的不足,及时地查漏补缺。同时,教师也可在教学评价中应用“一起作业”、“口语 100”等软件,并将学生端 APP 安装到家长的设备中,让学生在软件中完成布置的作业,接着教师通过查看这些软件的数据,分析学生英语知识掌握情况,进而针对性调整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果。

结束语: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融入人工智能技术,设计趣味化的课前预习任务,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奠定课堂教学良好开展的基础;引入在线课堂等资源,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转变学习方案,布置个性化的学习任务,促进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有效提升;还要开展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让教学质量持续增强。

参考文献:

[1]刘芳. 巧妙结合人工智能教学 促进小学英语提质增效 [J]. 小学生(中旬刊), 2024, (12): 112-114.

[2]李桂花. 人工智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合应用研究——以瑶族山区某小学为例 [J]. 教育信息技术, 2024, (10): 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