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问题式教学的实践探析
李前珍 段君艳
岢岚县第三中学 036300
引言:
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学重点,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发展关键期,如何通过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引导其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实践需要解决问题。基于教学实践,探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问题式教学策略、路径与经验,希望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问题设计策略,素养培养导向
核心素养背景下问题设计需紧扣数学思维、数学抽象、逻辑推理以及空间想象等关键能力培养,创设层次分明且递进式问题情境,问题层次性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基础问题聚焦基本概念理解,进阶问题强调知识应用,拓展问题侧重思维迁移。问题情境真实性要求结合现实生活,建立数学概念与实际场景联系使学习过程自然流畅,问题开放性鼓励多角度思考与多解法探索,培养发散思维。问题间逻辑关联性促进知识体系建构,形成系统认知网络,问题设计还应注重趣味性与探究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探索,问题难度适中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既有挑战性又不脱离已有知识经验,问题引领性能启发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建立联系形成新认知。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9.2.2 用坐标表示平移为例,教师应当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平移概念并应用坐标表示。创设生活情境问题:小明从学校正门(0,0) 出发,向东走3 米,向北走5 米,请同学们思考:小明最终位置如何用坐标表示?若再向西走 4 米,向南走 2 米,新位置又如何表示?这两次位置变化有何共同特点?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感知平移本质特征。接着设计探究性问题:若点 A(3,4) 沿向量 (2,-1)平移到点B,点B坐标如何确定?请尝试总结一般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坐标变化规律。然后设计验证性问题:点 C(-1,5) 沿向量 (-3,2) 平移后得到点 D,请求出 D 坐标并在坐标系中验证。通过实际操作,巩固认知。进一步设计拓展性问题:若已知点 P(a,b) 沿向量 (m,n) 平移到点 Q(c,d),请建立坐标关系式。反过来,若知道点 P 和点 Q 坐标,如何确定平移向量?引导学生建立代数表达。最后设计应用性问题:某机器人从起点(2,3) 出发,依次执行指令:向右移动5 个单位,向上移动2 个单位,向左移动3 个单位,向下移动4 个单位。请用坐标表示机器人每一步位置,并思考如何用一次平移直接到达终点?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学生能逐步理解平移概念,掌握坐标表示方法,形成空间思维与代数思维。
二、问题实施路径,课堂教学优化
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是前提,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为探究奠定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有助思维碰撞,促进知识共建与深化理解。提问技巧应用需精准把握,引导性提问推动思维深入,启发性问题激发创新思考。教师角色要随教学进程适时转换,既做引导者又做观察者,还做评价者,适时介入与放手同样重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提示而非直接告知答案,当讨论偏离方向时及时调整引导回归主题,当出现创新见解时,给予肯定鼓励。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11.1.1 三角形的边为例,教师应当设计科学实施路径优化课堂教学。课堂伊始,教师出示一个问题情境:三位同学参加定向越野比赛,分别在A、B、C 三个点,三人想会合讨论策略,应选择哪个位置使三人走总路程最短?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兴趣。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我们知道两点间直线最短,那么三个点间如何确定最短路径呢?接着教师出示一根绳子和三枚图钉,请学生思考:如何用一根绳子围成最小周长三角形?有哪些限制条件?通过操作实验,学生发现三边关系制约,引出探究核心问题:三角形三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教师组织小组活动,提供不同长度纸条,让学生尝试组合成三角形,记录成功与失败情况。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后,教师引导归纳:为何有些组合无法构成三角形?观察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有何规律?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规律。教师进一步设问:若已知两边长分别为 3 厘米和 5 厘米,第三边可能长度范围是多少?学生计算得出(2,8) 区间。教师创设逆向思维问题:若想构造不能组成三角形例子,应如何选择三边长度?学生尝试给出如 8、3、2 等例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际应用:工程建设中,如何判断三根支架能否形成稳定三角结构?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问题反思总结,实践经验提升
教学反思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反思问题设计合理性,课中反思学生反应与教学调整,课后反思教学效果与改进方向,建立教学反思日志,记录每节课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评价体系应多元化,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思维发展水平、情感态度变化等方面,采用测试、观察、访谈、作业分析等多种方式收集评价信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习轨迹与进步情况,实践经验提炼需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教学模式与策略。通过教研活动与同行分享交流,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持续专业发展也是提升问题式教学质量关键,教师应不断学习前沿教育理论,参加培训研讨更新教学理念,另外构建校本课程资源库,收集整理优质问题案例形成特色教学资源,便于教师借鉴使用。探究性学习项目开展也能拓展问题式教学外延,引导学生围绕感兴趣数学问题开展探究,培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家校合作也能促进问题式教学效果,邀请家长参与学生学习过程,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结论:
通过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问题式教学实践探析,可见问题设计、实施路径与反思总结三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效问题设计为教学实施奠定基础,科学实施路径保证教学质量,深入反思总结推动教学提升。问题式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未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继续深化问题式教学探究,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更加科学高效问题式教学模式,为培养创新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薛晶 . 以问导思——初中数学问题链教学实践探究 [J]. 理科爱好者 ,2025,(03):70-72.
[2] 车瑞屏 . 初中数学问题链教学实践探析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09):90-93.
[3] 苗世彩 . 设置问题链以问导思——初中数学问题链教学实践 [J]. 考试周刊 ,2023,(43):122-125.
注 :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十四五”规划课题 2022 年度“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学科思维培育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数学思维培育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 :GH—220293—289)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