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视角下高中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李艳薇
敖汉旗新惠第六中学 024300
一、引言
“人的异化”是文学作品中反映社会与人性关系的重要主题,高中语文教材中《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等课文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这一主题。随着教育改革推进,跨学科融合成为打破学科局限、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当前高中语文主题教学中,存在学科资源整合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难以引导学生从多维度理解文学主题。基于此,本文立足跨学科融合视角,结合具体课文,构建系统化的教学实施策略,推动语文教学从“单一文本解读”向“多学科协同探究”转变。
二、实施策略
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教学,需围绕“人的异化”主题,分阶段整合多学科资源与方法,实现从资源准备到实践应用的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主题的认知与探究。
(一)主题关联学科资源梳理
在教学启动阶段,需以“人的异化”主题为核心,梳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资源,为跨学科教学奠定基础。首先,从语文教材出发,分析四篇课文的主题内涵:《祝福》中祥林嫂的命运体现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的封闭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的束缚,《促织》中成名因官府压迫而陷入绝境,《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变形象征现代社会对人性的扭曲。接着,关联其他学科资源:社会学学科可提供封建礼教制度、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等相关理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异化”产生的社会根源;心理学学科可引入“人格异化”“心理压抑”等概念,解读人物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如祥林嫂的精神崩溃、格里高尔的自我疏离;历史学学科可补充明清科举制度对百姓的影响、19 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变迁等背景知识,为《促织》《变形记》的解读提供历史语境。在梳理过程中,需建立“主题 - 课文 - 学科资源”对应表,明确每篇课文可融合的学科知识点与教学素材,确保资源整合的针对性与系统性,为后续教学活动设计提供清晰框架。
(二)跨学科探究任务设计
基于梳理的学科资源,设计分层递进的跨学科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题探究。任务设计需结合课文特点与学科优势,兼顾知识性与实践性。以《祝福》为例,设计“封建礼教下的人性异化”探究任务:语文层面,要求学生分析祥林嫂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梳理其命运变化轨迹;社会学层面,组织学生查阅封建礼教中“贞节观”“等级制度”的相关资料,探讨这些制度如何导致祥林嫂的异化;历史学层面,让学生收集清末民初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文献,对比分析祥林嫂命运的时代必然性。针对《变形记》,设计“现代社会中的人格异化”任务:语文层面,引导学生解读小说中“甲虫”意象的象征意义;心理学层面,安排学生运用“异化心理”理论,分析格里高尔变形前后的心理变化;艺术学科层面,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戏剧表演等形式,展现格里高尔的异化状态。
(三)多学科协同教学实施
在课堂教学环节,采用多学科教师协同授课模式,将设计的探究任务落地实施,引导学生实现对主题的深度理解。授课前,语文教师与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与各学科教学侧重点。以《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为例,课堂伊始,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片段,分析别里科夫“套子”的具体表现,如穿着、行为、思想等,初步感知人物的异化特征;随后,社会学教师结合社会群体心理理论,讲解“封闭型人格”产生的社会环境因素,如沙皇专制统治下的社会高压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别里科夫“套子”形成的社会根源;心理学教师则从人格发展角度,解读别里科夫的恐惧心理与自我保护机制,分析其异化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最后,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别里科夫的异化是否具有时代普遍性”,引导学生结合当下社会现象,将课文主题与现实生活关联。在教学过程中,各学科教师需密切配合,通过提问、引导、补充等方式,推动课堂探究层层深入,确保跨学科融合自然流畅,避免学科知识的生硬堆砌。
(四)主题探究成果转化
教学后期,注重引导学生将跨学科探究成果进行转化与应用,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实践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形式需多样化,兼顾学术性与实践性。一方面,鼓励学生撰写跨学科主题研究报告,如结合《促织》与历史学、社会学知识,撰写《明清科举制度下百姓的异化现象研究》,要求报告中整合课文文本分析、历史背景资料与社会理论,形成完整的研究逻辑;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以“人的异化”为主题举办校园戏剧节,学生结合四篇课文内容,改编剧本并进行表演,在表演中融入心理学对人物心理的解读、艺术学科对舞台效果的设计;或开展主题展览,学生将探究过程中收集的资料、绘制的思维导图、创作的文学作品等进行展示,邀请其他班级学生参观交流。成果转化后,需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从语文文本解读能力、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维度对学生成果进行评价,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小组及校外专家,确保评价的全面性与客观性。通过成果转化,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人的异化”主题的认知,实现从“知识学习”到“能力提升”的转变。
三、结语
跨学科融合为高中语文主题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通过主题关联学科资源梳理、跨学科探究任务设计、多学科协同教学实施、主题探究成果转化四阶段策略,结合“人的异化”主题与相关课文,构建了系统化的教学实践路径。这一过程不仅打破了学科界限,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更帮助学生从多维度理解文学主题,提升了综合素养。未来高中语文主题教学需进一步深化跨学科融合,探索更多学科融合点与教学模式,推动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明宇 . 跨学科融合在高中语文主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语文教学通讯,2024(1):25-29.
[2] 李红梅 . 基于文学主题的多学科协同教学实践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3):41-45.
[3] 王建国. 高中语文“人的异化”主题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探索,2024(2):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