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案例应用效果研究
张云
宜春市明月山中学336000
引言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良好道德品质以及法治观念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因过于注重理论灌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知识运用能力欠缺。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生活化教学理念逐渐受到重视,将生活中的案例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体现了对生活的关注,为生活化案例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基础。本文旨在结合人教版教材内容,研究生活化案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生活化元素分析
(一)七年级上册教材
七年级上册教材围绕 “少年有梦”“成长的时空”“珍爱我们的生命”“追求美好人生” 等单元展开。在 “成长的时空” 单元中,涉及到学习、友谊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例如,教材中关于 “学会学习” 的部分,探讨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困扰,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生活性。
(二)七年级下册教材
七年级下册教材包含 “珍惜青春时光”“焕发青春活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活在法治社会” 等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单元,从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入手,介绍了诸多与青少年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为生活化案例的选取提供了直接的法律生活素材。
二、生活化案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化案例能够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结合,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生活在法治社会” 单元为例,在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时,引入学生身边的案例,如某学生在校园受到欺凌,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事例。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往往更感兴趣,这样的案例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学习中来,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二)促进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道德与法治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生活化案例能够将理论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涵,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会学习” 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不同学生的学习生活案例,如有的学生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提高了学习效率,有的学生因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 “学会学习” 的具体方法和重要性,进而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提升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方面。生活化案例的应用,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以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案例。在讨论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时,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体现了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素养的培养。同时,在涉及社区组织传统文化宣传活动的案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三、生活化案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选取缺乏针对性
部分教师在选取生活化案例时,没有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案例与教学目标脱节。例如,在讲解 “珍爱生命”的内容时,选取一些过于宏观、远离学生生活的生命现象案例,学生难以产生共鸣,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分析深度不足
有些教师在呈现生活化案例后,只是简单地提问学生,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领悟案例所蕴含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也难以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和行为。
(三)案例应用形式单一
在教学中,生活化案例的应用形式较为单一,大多以教师讲述案例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优化生活化案例应用的策略
(一)增强案例选取的针对性
教师应深入研究人教版教材内容,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选取具有针对性的生活化案例。例如,针对七年级学生面临的学习适应问题,在讲解 “学习新天地” 时,选取本校初一新生在学习方法调整、学习压力应对等方面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案例的亲切感和实用性。
(二)加强案例分析的引导
在呈现生活化案例后,教师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例如,在分析校园欺凌案例时,引导学生从法律、道德、心理等多个层面思考问题,探讨欺凌行为的危害、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培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丰富案例应用的形式
除了教师讲述案例外,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表演等形式应用生活化案例。例如,在学习 “友谊与成长同行” 时,让学生分组表演不同的友谊场景,然后进行讨论和评价,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友谊的真谛,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结语
生活化案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结合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合理选取和应用生活化案例,同时解决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实现课程育人目标。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生活化案例应用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丹丹 .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C]//2024 年文化信息发展论坛论文集(五).2024.
[2] 何玉转 .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J]. 华夏教师 , 2024(23):93-95.
[3] 吕娜 .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J].散文选刊 ( 中旬刊 ), 2023(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