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研究
杨俊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四小学校 636000
一、引言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成长质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心理上对教师存在较强的依赖感和信任感,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态度情感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营造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培养健全人格;反之,紧张对立的师生关系则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自卑心理,甚至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角色,小学班主任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工作策略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成为当前小学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
(一)以情感沟通为基础,搭建师生心灵桥梁
1. 主动贴近学生生活:利用课间、午休、课外活动等非正式场合,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烦恼困惑。通过参与学生的游戏活动,融入学生群体,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好朋友”。
2. 学会“倾听”与“共情”:当学生向教师倾诉时,班主任应放下手中的工作,专注倾听,不急于评判或给出解决方案。通过“我理解你的感受”“如果是我,我也会觉得有点委屈”等共情式回应,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增强情感共鸣。
3. 巧用“积极暗示”激励学生:小学生对负面评价较为敏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班主任应多采用积极暗示的方式鼓励学生,用具体的表扬替代空泛的批评。同时,通过设立“进步之星”“课堂小标兵”等荣誉,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强化其积极行为,让学生在鼓励中建立自信,拉近与教师的心理距离。
(二)以民主管理为核心,营造平等尊重氛围
1. 共同制定班级规则:班级规则的制定不应由班主任“一言堂”,而是应组织学生讨论,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共同制定课堂纪律、卫生值日、活动规范等规则。让学生在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中,理解规则的意义,增强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同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
2. 赋予学生管理自主权: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设立多样化的班级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例如,让细心的学生负责整理图书角,让活泼的学生负责组织课间游戏,班主任仅在必要时提供指导和支持。通过自主管理,学生不仅能培养责任意识和能力,还能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从而主动与教师配合,形成“师生共治”的良好局面。
3. 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是班主任赢得学生信任的前提。在处理班级事务时,班主任应坚持“一视同仁”,不偏袒成绩好的学生,也不忽视“问题学生”。例如,在评选“三好学生”时,严格按照“品德、学习、能力”的综合标准,通过学生投票、民主评议的方式产生,让学生感受到规则的公平性和教师的公正性,避免因“偏心”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三)以个性化关注为重点,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1.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通过日常观察、与家长沟通、与学科教师交流等方式,记录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优势、不足以及兴趣爱好。根据档案信息,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内向的学生,多给予鼓励和展示的机会;对调皮的学生,引导其将精力投入到感兴趣的活动中。
2. 关注“特殊学生”的需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班主任应主动与学科教师沟通,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耐心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难题,同时及时肯定其进步,避免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心理;对于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班主任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必要时提供心理疏导,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教师的关怀。
3.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班级活动中,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不将“听话”“成绩好”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例如,在“班级才艺展示”活动中,既让成绩好的学生分享学习方法,也让擅长体育、艺术的学生展示技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对教师和班级的认同感。
(四)以自身素养提升为保障,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1. 提升道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班主任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耐心、责任心、爱心和公平心。通过自身的道德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尊重他人、承担责任、诚实守信。
2. 强化专业能力,优化教育方法:班主任应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班级管理技巧。同时,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和培训,借鉴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不断优化自己的工作策略,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提升沟通技巧,增强互动效果:良好的沟通是构建师生关系的关键。班主任应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差异,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对活泼开朗的学生,可以直接交流;对内向敏感的学生,应多采用委婉、鼓励的语言。同时,注重非语言沟通的运用,如微笑、点头、眼神交流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友善。
三、结论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班主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情感沟通、民主管理、个性化关注和自身素养提升四个维度出发,不断优化工作策略。只有当班主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真诚的关爱、平等的尊重和科学的方法与学生相处时,才能建立起和谐、信任、互助的师生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健康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实现“教学相长”的教育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小学班主任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J]. 王建东 . 中小学班主任 ,2024(17)
[2] 浅析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人本观念”的有效融入策略 [J].苏羽.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8)
[3] 谈小学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 徐香成 . 华夏教师 ,20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