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的育人价值及实践策略

作者

邱冬林

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

引言

思辨性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人文素养与价值判断力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正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思辨性阅读因其深度思考、多元视角与价值探究特质,日益成为实现语文学科育人功能重要途径。立足教育教学实践深入分析思辨性阅读教学现状,提出系统化策略旨在充分发挥思辨性阅读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一、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呈现出认识提升但实践不足局面,教学理念与目标定位存在偏差部分教师虽认可思辨性阅读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仍侧重知识讲解与答题技巧传授,将思辨性阅读视为应试工具而非育人手段。教学目标设定较为单一多聚焦文本解读与考点把握,忽视思维培养与价值引领育人功能弱化,教学内容选择缺乏系统性文本选材较为随意,难以形成有效阅读体系思辨层次不够深入。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缺乏挑战性与开放性多为封闭式问答,限制了学生思维拓展与深度探究,师生互动不够充分教师主导地位过强,学生参与度与主体性不足课堂呈现教师讲—学生听单向传递模式思辨氛围营造不足。

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合理也是制约思辨性阅读教学重要因素,现行评价体系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关注知识记忆与解题能力,对思辨过程与思维发展关注不足,评价内容过于强调标准答案忽视思维多样性与创新性,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与个性表达。评价方式单一多采用试卷测试形式,难以全面捕捉思辨能力发展状况,评价主体局限于教师单方评定,学生自评互评机制不健全参与评价机会有限,评价反馈不够及时有效,对学生思维误区与困惑缺乏针对性指导,难以促进自我修正与提升,思辨性阅读评价与高考评价体系脱节,造成教师教学顾虑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二、构建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模式策略

建构多层次思辨路径是阅读教学创新关键环节,需超越文本表层解读引导学生步入深层思考领域,阅读过程可设计为渐进式认知结构:从文本初步感知,到问题生成探究,再到多维视角解读,最终达成价值反思内化。教师角色应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思维引导者创设平等对话环境,尊重学生独立人格与思想表达,问题设计应层次分明且富有启发性,从文本内部理解逐步拓展至社会现实思考,再提升至哲学层面思辨。教学活动形式需多样化灵活运用小组讨论、辩论对抗等方式激发思维碰撞,跨学科融合视野不可或缺可引入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观点拓展思考维度,应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思辨体系,通过延伸阅读、专题探究等活动构建持续性思维训练机制。

必修上册《我与地坛》教学可借鉴四重思辨模式展开,第一重聚焦文本自身引导学生探析作者如何通过我与母亲、我与命运、我与地坛关系变化揭示生命意义,学生分组提取关键句段剖析作者生命观转变轨迹。第二重引入对比视角设计命运困境下人生态度辩论会,一方支持作者既来之则安之态度,另一方提出质疑在思想交锋中深化理解。第三重拓展哲学思考师生共同构建生存意义思维导图,将文本与尼采永恒轮回说、加缪西西弗斯神话等哲学观点对照,学生撰写微型论文表达个人思考。第四重回归现实关照组织走访残障人士实践活动,学生记录采访内容制作生命故事短片,在真实接触中体悟文本超越表层含义。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思想催化者角色,适时提出挑战性问题如:假如你是史铁生,会如何看待生命意义,促使学生跳出既有思维框架实现从文学欣赏到人生思考飞跃。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评价反馈策略

构建多维立体评价体系是思辨性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关键环节,应突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局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评价框架,评价内容需涵盖认知、思维、情感、价值等多个维度:认知层面关注文本理解深度与精准度,思维层面聚焦分析推理能力、批判评价能力与创新思考能力,情感层面考察共情体验与人文关怀,价值层面着重精神追求与社会责任感。评价主体应多元协同整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多种视角全面捕捉思辨能力发展状况,评价方式需灵活多样结合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多种形式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实施过程性评价机制通过思维导图、阅读日志等工具,记录思维发展轨迹形成成长档案关注潜能与进步。

选修中册《记念刘和珍君》思辨性阅读评价可采用五维交互评价法实施,构建多层级评价矩阵:基础层评价学生对文本史实背景、行文结构把握情况,思辨层关注对作品讽刺技巧、抒情特点分析深度,价值层聚焦对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精神实质理解。课前设计自评量表,学生标注阅读前对五四历史认知状况,课中采用实时反馈系统学生通过电子终端对关键问题进行匿名投票,如作者为何选择哀痛中夹杂冷嘲热讽表达方式教师据此调整教学策略,课堂小组讨论环节实施互评机制同学们对照思辨深度评分表为彼此发言提供反馈,关注论证逻辑与思维创新性。教学深入阶段引导学生撰写微型评论《从鲁迅笔下记念看知识分子社会责任》,采用三级反馈:教师提供书面评语聚焦论证结构与思想深度,同伴交叉点评关注表达独特性,学生自我反思比较阅读前后认知变化。课程结束时举行思想拍卖会每位学生分享从文本获取最宝贵思想,全班投票决定思想价值高低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深层价值判断而非表层技巧分析,整个评价过程注重发现思维亮点关注个体进步,通过持续性反馈促进学生从我懂了什么向我思考了什么转变,最终实现由浅层文本解读向深层社会思考飞跃,培养兼具批判精神与人文情怀现代公民。

结论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模式构建与评价反馈两个维度协同推进,面对当前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挑战,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将育人功能置于核心位置通过设计层次化阅读路径、创设多元互动环境等策略,推动思辨性阅读教学从形式走向实质从表面走向深入。在实践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认知规律与个体差异,通过民主平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对话交流中培养批判精神与人文情怀,为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与社会责任感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已 .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2025-09-13].DOI:CNKI:CDMD:2.1017.236168.

[2] 苏珍秀 .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二届全国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2023.

[3] 宋谋齐 . 高中语文 "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 有效教学策略 " 一只手 " 研究 [J]. 中学生作文指导 , 2020,000(018):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