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

作者

朱萌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第三实验小学校 134001

一、引言

教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成重要目标,语文学科在其中作用关键。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学有导向、诊断、激励功能,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存在注重知识技能、忽视核心素养,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对推动教学改革、提升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二、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一)评价内容片面化

传统评价侧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如字词听写、课文背诵、阅读理解题解答,对语言运用、思维、审美能力及文化自信的培养关注不足,缺乏对学生知识灵活运用、创新性表达的重视与有效评价。

(二)评价方式单一化

评价以教师为主,学生自评、互评及家长参与少;多采用纸笔测试,缺少课堂观察、表现性评价等多元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真实表现与素养发展,不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评价主体单一化

教师是绝对评价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参与权。这种模式导致评价结果客观性、全面性不足,难以发挥激励作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能力。

三、构建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该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多方面素养,通过科学评价,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优势与不足,提供针对性指导,推动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均衡发展,实现全面成长。

(二)推动教学改革

新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知识传授模式,注重核心素养培养。教师会探索多样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活动,适应评价要求,助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深入。

(三)提升教育质量

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准确教学反馈,帮助了解教学现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政策与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整体质量。

四、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原则

全面性原则:评价内容覆盖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果与素养水平。

发展性原则:关注学习过程与发展潜力,重视学生进步与成长,为未来发展提供支持。

多元化原则:评价主体包含教师、学生、家长;评价方式结合课堂观察、表现性评价、纸笔测试、成长档案袋评价等,确保评价客观全面。

(二)评价指标体系

语言运用:涵盖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清晰、准确、流畅表达观点)、语言规范性(字词准确、语法正确)、语言运用能力(不同语境中恰当交流表达)。

思维能力:考察逻辑思维(文本分析、推理、判断)、创新思维(新颖见解)、批判性思维(合理质疑评价他人观点)。

审美创造:关注对语文作品的审美感受(体会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与审美创造能力(通过写作、绘画、表演等创造性表达)。

文化自信:评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理解传承经典

作品、价值观念、文化精神)及文化自信与自觉的表现。

(三)评价标准

依据年级与教学内容,制定具体可操作标准。如语言运用上,低年级需正确用简单词句表达,中高年级需用丰富词汇、多样句式有条理表达;思维能力上,低年级侧重形象思维,中高年级发展逻辑与创新思维。

五、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多元化评价主体协同参与

教师评价: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测试等全面评价学生。

学生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培养反思与评价能力。如小组讨论后评价发言,作文互评提修改意见,助力学生认识优缺点、共同进步。

家长参与评价:通过问卷、亲子阅读反馈等,让家长参与评价,提供学生家庭学习情况,促进家校合作。

(二)多样化评价方式综合运用

课堂观察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学习态度、参与度、语言表达、思维表现并记录,为调整教学、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

表现性评价:设计朗诵、演讲、课本剧、创意写作等任务,通过学生任务表现了解核心素养发展。

纸笔测试评价:合理设计题目,除考查基础知识,增加对阅读理解、写作、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综合运用与创新能力。

成长档案袋评价:为学生建立档案袋,收集优秀作业、作品、成绩、课堂记录、自评互评资料,反映学习过程与成长轨迹。

(三)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

反馈与指导: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针对优缺点给予具体指导,帮助制定改进计划。

教学改进:教师依据结果分析教学问题,总结经验,调整策略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活动,加强教学研究,提升质量。

激励与发展:利用结果激励学生,表扬优秀者,关心鼓励困难学生,激发学习动力,促进核心素养持续发展。

构建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教育改革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明确原则、搭建科学指标体系、采用多元主体与方式、有效运用结果,能准确评价学生素养发展,为教学提供支持。未来教学实践中,需不断完善优化该体系,更好服务小学语文教学,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 余党绪 .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转型 [J]. 中学语文教学参

考,2016(10):4-7.

[4] 周子房 . 表现性评价: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J]. 语文建设,

2016(34):10-14.

[5] 李冲锋 . 课堂教学评价:从知识本位到核心素养本位[J]. 教育

理论与实践,2018,38(11):55-58.

[6] 张华 .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 [J]. 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课题立项编号:LH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