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图文叙事”,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王艳华
四川省瓦屋山镇中小学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需“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能不拘形式地、清楚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同时强调教师要“探索运用多种媒介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然而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仍存在部分学生“怕写、不会写”的问题,比如低年级学生难以将生活观察转化为文字,中高年级学生在表达情感、梳理事件逻辑时易出现思路混乱,写作内容空洞、缺乏细节。基于新课标要求和教学现状,“图文叙事”写作教学以“图”为桥梁,衔接“观察”与“表达”、“思维”与“文字”,既能契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又能落实新课标“多媒介融合”的教学要求,破解小学生的写作困境,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
一、以“绘本”范例,引导学生观察图文关系
绘本作为“图文叙事”的经典载体,其文字与图像并非简单叠加,而是相互补充、共同构建故事的有机整体。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图文互补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观察—联想—表达”的写作逻辑。同时,教师也可将绘本中的“文字”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文”,让学生在学习和模仿中进行写作练习。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习作:写日记”时,为学生展示了绘本——《蚯蚓的日记》。在电子课件上,我先向学生呈现绘本中“蚯蚓教蜘蛛钻地”的页面:图像上画着蚯蚓努力示范钻地,蜘蛛却卡在泥土里,露出慌张的表情,并说道“我想有一个脚踝扭伤了”。最后蚯蚓“放弃了”。

基于此,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细节:“蚯蚓的身体是什么姿势?蜘蛛的爪子在做什么?它的表情能告诉我们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蚯蚓身体弯成了‘U’形,像在用力”“蜘蛛的爪子紧紧抓着泥土,神情茫然又不知所措”。紧接着,我总结道:“这些图像细节,向我们展示了蚯蚓为什么放弃教蜘蛛钻土”。而学生由此联想到自己在写日记时,也可以按照“用细节说感受”的方法写作。由此,通过绘本图文关系的引导,学生学会了“从图像找细节,从细节表感受”,有效解决了日记“无内容可写”的问题。
二、以“画话”活动,支持学生实现思维可视
“画话”是让学生先将抽象的思维和情感转化为直观图像,再根据“画”的内容进行写作的过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画话”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先通过画笔勾勒出事件的关键场景、自己的动作与表情,将“看不见的心情”转化为“看得见的画面”,再依据画面梳理写作思路,实现思维的“可视化”,为后续文字表达搭建桥梁。
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时,设计了“三步画话”活动。
第一步“画关键场景”:我让学生确定“心爱之物”是什么,并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来。
第二步“画细节补充”:我继续引导学生在“心爱之物”旁补充 “能体现‘心爱’的小细节”,比如“我抱着心爱之物”“给心爱之物浇 水”“我注视着心爱之物”等。
第三步“画心情符号”:让学生用表情符号,表达自己和心爱之物相处时的心情,比如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睡觉很安稳等。
完成“画话”后,我又组织学生进行“看图说故事”,让学生结合画面,梳理出“它为什么是我的心爱之物”的缘由,进而将“画”转化为文字。总之,通过“画话”,学生的抽象心情转化为具体画面,写作思路更清晰,内容也更具感染力。
三、以“数字”工具,实现动态语文融合表达
数字工具在小学语文“图文叙事”写作中,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动态、更灵活的载体,以“图文 + 动态”的融合表达的优势,便于教师在课堂中及时根据学生的思维调节“画话”。同时,数字工具的动态性也能帮助学生理清事件的先后顺序,避免学生写作时出现“逻辑混乱”的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时,利用“Canva 可画”作为数字工具,设计“动态故事板”。首先,根据这一主题,我通过起因、经过、结果三要素,和学生们一同梳理相关事件。于是,我以“赛前练习摔跤—比赛时绳子打结—最后追上对手”为例,在 Canva 中为每个要素制作“故事板卡片”,并画出具体的场景,之后又通过工具的“动画”功能,为卡片添加“翻页”效果,让故事板按事件顺序动态播放,形成了“动画片”。最后,在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将每张卡片的图文内容串联起来,清晰地写出事件经过。由此,数字工具的动态性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写作逻辑,还激发了表达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动态的创作过程”。
综上所述,“图文叙事”并非简单的“画图 + 写作”,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从引导学生观察绘本范例,到“画话”活动可视化思维,再到数字工具实现动态表达。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习作要求,灵活运用“图文”载体,让“图”成为学生写作的“脚手架”,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恐惧,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素材、用文字表达真情,最终实现写作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煜琳 . 以看图写话为形式,用写作练习提能力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语文园地 ),2022,(02):6-8.
[2] 杨小琴 . 论看图说话对小学生作文的意义 [J]. 读写算 ,2021, (17): 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