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探讨

作者

陈彤  张凰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中心学校

小学美术教学需重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为了和新课标提出的标准符合,需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指导学生按照目标为导向参与到学习中,创建多种活动,增设多样化评价体系等,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和学习质量,保证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丰富依据。

一、基于目标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

新课程教学目标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需开展单元教学,整个过程需按照某个主题指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中,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理解。如:参照岭南版小学美术教学的主题单元“岭南建筑”,先为学生设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先对岭南建筑的整体造型、装饰和色彩特征详细分析,针对建筑的局部位置可以使用美术方式表示和描绘。在整个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展示岭南建筑的相关图片,也可以邀请小组之间相互探讨,指导学生能够利用不同的色彩、线条等模式表达,以更好的将岭南建筑特征体现出来,也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也可带领学生到实地观察,要求学生对岭南建筑的门窗、外形和屋顶结构等详细分析,针对岭南建筑的共同点总结,最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使用彩笔等绘画岭南建筑的作品,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评价则分析学生对岭南建筑特征的表现是否符合,注意分析学生的表达手法、情感态度等,并对学生设计的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以达到鼓励学生的目的[1]。

二、创建多种教学活动

将问题作为引导创建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加深探究,指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在不断参与中掌握美术能力、欣赏能力等。比如:在岭南版小学美术中学习“中国民间艺术”,先提出问题:“中国民间艺术都有哪些以及不同艺术的特征”?、“中国民间艺术的类别、文化特征等”?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先将一些中国民间艺术的图片等素材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如:“同学们,我们在过年的时候后会贴窗花、灯笼,这些装饰都为民间艺术,你还见到过哪些吗?”,然后为学生展示如皮影、糖画、刺绣等,使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产生兴趣,指导学生分享生活中接触到的中国民间艺术。在问题指导下,带领学生了解这些中国民间艺术需使用的材料、工具,如:窗花需要彩纸和剪刀,要求学生之间探讨中国民间艺术具备的特征以及代表的文化意义等,使学生从中理解美术创作的意义。

还可以为学生创建合作教学活动,期间将学生作为主题对象,按照小学美术课程的某个主题开展,要求学生参与到实践中,经合作方式学会学习和评价,以此实现共同进步。比如:岭南版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美好的小世界”,先对小学生分组,一般 3-5 分一组,小组为模式共同完成美好的小世界作品设计,要求学生设计的美好的小世界作品不仅能供观赏,还能具备一定教育意义。小组人员之间做好分工,通过查询资料、绘制设计图、采集材料等方式共同完成。为使学生在合作中积极性更高,可以先在视频上播放一些有关“美好的小世界”的视频、图片,指导学生总结这些作品的特征和意义,如:“蚂蚁搬家”、“蜜蜂采蜜”等作品,保证学生从中能够掌握经验和具备一定设计思想。整个教学完成后进行相互评价,重点评价小组之间的参与度、配合度等,保证小组之间学习率得到提升 [2]。

三、设立多样化评价体系

将多样化评价体系渗透到课程教与学的不同环节,不仅能达到持续性评价作用,也能改善教与学。评价体系需具备较强操作性和量化性、多样化和多主体特征等,保证小学美术教学目标有效实现。以小学美术课程(岭南版)中学习“有趣的鞋”为主题,为体现评价体系的多样化,首先完成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探讨积极性等进行评价;对作品进行评价中,调查学生对鞋的设计造型是否独特、色彩的搭配情况、功能和装饰等情况;或者要求学生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先调查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技能和创意,综合整体为自己打分;还需增设学生之间的评价,相互欣赏优势和不足,并从中总结经验。最后由教师评价,教师按照学生设计作品的表现、作品质量等全方位调查,调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给出鼓励,以促使学生参与积极性提升。多样化教学体系对学生来说具备一定鼓励作用,教师按照评价结果能够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并在后期教学中不断优化和改进,这不仅能确保高效率教学,也能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对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提升有效,在实践教学中,经目标确立和教学活动以及多样评价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 潘贵欣, 杨善通. 全面赋能: 基于小学美术单元教学的协商式评价研究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3(20):174-176.

[2] 郑莹莹 .“教—学—评”一致性赋能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9(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