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视角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舒康伶
重庆市两江新区万年路小学 401121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系统性极强的学科,知识间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然而,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学仍处于 “逐点教学” 的状态,教师过度关注单个知识点的讲解与训练,忽视知识的整体架构与迁移应用,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连贯的数学思维,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要 “注重学科内容的结构化整合,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引导学生建立学科知识间的关联”。大概念作为连接分散知识点与学科核心素养的 “桥梁”,能帮助教师站在更高视角整合教学内容,而大单元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本文从大概念视角出发,探索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供新思路。
一、大概念与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大概念的内涵与价值
大概念并非单一的数学知识点,而是对数学学科本质、思想方法的高度概括,具有统领性、迁移性与抽象性特征。在小学数学中,大概念既可以是 “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是数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这类学科层面的核心观念,也可以是 “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这类跨单元的通用思想,还可以是 “分数是整数除法的延伸” 这类单元内的关键概念。大概念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帮助学生摆脱对孤立知识点的记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实现从 “知其然” 到 “知其所以然”的跨越,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思维基础。
(二)大单元教学的定义与特征
大单元教学是以大概念为统领,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材中具有关联的知识点、技能点与思想方法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并围绕单元目标开展连续、系统教学的模式。与传统课时教学相比,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具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整体性,强调从单元整体出发设计教学,而非局限于单节课内容;二是关联性,注重挖掘知识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三是实践性,通过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二、大概念视角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
以大概念统领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需从目标、内容、活动、评价四个维度进行系统设计,确保教学各环节围绕核心素养展开。
(一)重构单元目标:以大概念锚定核心素养
单元目标是大单元教学的 “导航仪”,需以大概念为核心,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养目标有机融合。例如,在 “图形的测量” 单元教学中,首先确定单元大概念为 “测量是通过工具与方法量化图形属性的过程,不同测量对象需选择合适的测量策略”,进而分解出三个层级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力目标(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素养目标(发展空间观念与数据分析意识)。这样的目标设计,既明确了知识学习的重点,又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其中,避免教学陷入 “重知识、轻能力” 的误区。
(二)整合教学内容:以大概念打破知识壁垒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但并非唯一依据。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以大概念为线索,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与拓展,打破课时与单元的界限。仍以 “图形的测量” 为例,传统教学通常将 “周长” 与 “面积”分为两个独立课时,学生易混淆二者概念。基于大概念视角,可将内容整合为三个模块:一是 “测量的本质”(通过比较树叶大小、课桌表面大小,理解测量是 “比较” 的过程);二是 “周长的测量与计算”(从用绳子围、用尺子量到推导公式,体会 “化曲为直” 的思想);三是“面积的测量与计算”(从用小正方形铺到推导公式,对比周长与面积的区别)。通过内容整合,学生能清晰感知 “测量” 的核心逻辑,避免概念混淆,同时体会数学思想的一致性。
(三)设计教学活动:以大概念驱动问题解决
教学活动的设计需围绕大概念,通过真实、有挑战性的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探究。在 “图形的测量” 单元中,可设计 “校园花坛改造” 的项目式活动:首先提出问题 “学校计划改造长方形花坛,需要计算花坛的围栏长度与地砖数量,该如何解决?”;接着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有的小组负责测量花坛的长与宽,有的小组研究 “围栏长度” 对应周长、“地砖数量” 对应面积;最后各小组展示成果,讨论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整个活动以大概念为核心,将知识学习融入实际问题解决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公式,更理解了公式的应用场景,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四)优化评价体系:以大概念关注素养发展
传统数学评价多以纸笔测试为主,侧重知识掌握程度,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需构建 “过程 + 结果” 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单元学习中的探究态度、合作能力与思维表现,可通过课堂观察、小组汇报、学习档案等方式记录;结果性评价则注重知识的应用与迁移,可设计开放性试题(如 “请设计一个方案,测量教室黑板的面积”),而非单纯的公式计算题。例如,在“图形的测量” 单元评价中,若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测量工具,即使计算过程偶有失误,也可给予较高评价,以此鼓励学生的思维创新与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大概念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它要求教师从 “知识传授者” 转变为 “课程设计者”,打破传统教学的碎片化局限,以大概念为统领,重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优化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网络,发展数学思维与应用能力。然而,大单元教学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师对大概念的解读能力不足、教材整合难度较大、课时安排紧张等。未来,还需通过教师培训、资源开发、课程调整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大单元教学模式,让大概念真正成为连接小学数学知识与核心素养的纽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冉 . 基于大概念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活动探索 [J].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4(z2).
[2] 王丹. 大观念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 文渊(高中版), 2020,000(007):350.DOI:10.12252/j.issn.2096-6288.2020.07.558.
[3] 祁丹红. 大概念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J]. 家长,20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