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场景化课程背景下美术区中教师观察与支持的问题探讨

作者

李丹钰 李红

广州市从化区第三幼儿园 广东 510000

一、引言

在幼儿教育不断发展与革新的浪潮中,场景化课程作为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育模式,逐渐成为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路径。美术区作为幼儿园场景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充满想象、创意与表达的独特空间,对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情感表达以及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问题提出

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场景化课程背景下,美术区的教育功能能否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观察与支持策略。

三、文献综述

(一)幼儿园场景化课程研究

众多学者指出,场景化课程通过创设真实、丰富的情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幼儿在情境中体验、探索和学习,提升其综合素养。在美术教育领域,场景化课程为幼儿提供了更具创意和想象的创作背景,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表达内心想法和情感。

(二)教师观察与支持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的观察是了解幼儿美术学习需求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教师能够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优势与不足,从而为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奠定基础。有效的支持策略包括材料提供、指导方法、活动组织等方面,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和创造力。

(三)家园共育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家园共育强调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的合作与沟通,家长的参与和支持能够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更持久的动力。同时,家长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解和配合,也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四、场景化课程背景下美术区中教师观察与支持的现状

(一)调研方法和过程

调查对象与样本:采用随机抽样,从总园与分园各选 28 名教师,共 56 名;每园三个年级各选 15 名家长,共 90 名。2024 年 10 月投放问卷,教师问卷 56 份、家长问卷 90 份,回收率均达 100% 。

调查工具与方法:使用教师、家长问卷调查表各一份。

问卷设计:家长问卷 8 道选择题,涉及对美术区的了解、对教师观察与支持的感知等,最后设建议题;教师问卷围绕场景化课程认知、美术区观察及支持策略效果评估展开。

五、场景化课程背景下美术区中教师观察与支持的存在问题

(一)家长视角下:幼儿园美术区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1. 美术区认知与理解

多数家长知晓幼儿园设有美术区,且明白场景化课程可激发孩子创作灵感,然而对美术区教育价值的理解参差不齐,部分家长仅将其看作孩子玩耍画画之处。

2. 对教师观察的认知与反馈

家长认可教师对孩子在美术区活动的观察,尤其在专注度和社交互动方面,但对教师观察的频率、时长及记录方式了解不足。

3. 对教师支持策略的评价

家长高度赞赏教师在美术区丰富的材料准备、创作引导以及根据孩子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的做法。

4. 孩子在美术区的发展成果

孩子参与美术区活动后,在创造力、审美能力、耐心和社交能力等多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5. 家长建议与期望

家长建议教师增加与家长的沟通反馈,多组织亲子活动,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或工作坊,加强对全体孩子的持续观察。

六、场景化课程背景下美术区中教师观察与支持的原因分析

(一)家长层面:打破壁垒,共筑幼儿美术教育新生态

1. 园方宣传教育短板

幼儿园在场景化课程以及美术区教育的宣传与家长教育工作上存在明显不足。例如,仅在开学初以简单的家长会形式提及美术区课程,对于课程中不同场景如何激发幼儿创造力、培养审美能力等关键内容未做深入讲解。日常也很少利用家长群、公众号推送相关课程动态和教育理念,导致家长对美术区课程的认知仅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一个区域,却不了解其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像家长李女士就表示,她只知道孩子在美术区画画、做手工,但不清楚这些活动背后的教育目的,也不知道如何在家配合引导。

2. 家长自身认知局限

部分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潜意识里将美术教育视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兴趣培养,而非促进幼儿综合素养提升的关键环节。同时,家长自身美术教育专业知识储备匮乏,无法准确把握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以王先生为例,他觉得孩子只要学习好文化课就行,美术活动只是课余消遣。当孩子在家画画时,他也只是简单看看,从不引导孩子表达画作中的想法,也不知道如何根据孩子的绘画表现判断其发展水平。

七、场景化课程背景下美术区中教师观察与支持的对策建议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场景化课程的美术区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充满创意与想象的空间,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价值,需要从家长、教师以及家园共育多个角度协同努力。

(一)家长方面:以讲座与观察为翼,助力家长理解幼儿美术教育

1. 开展专题讲座

定期举办关于幼儿园场景化课程和美术区教育价值的讲座是十分必要的。在讲座中,深入且详细地解读课程目标,让家长明白美术区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画画、手工,而是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以及社交情感等多方面的能力。

2. 指导家长观察

通过家长手册、线上指南等形式,为家长提供具体的观察方法指导。

(二)教师方面:四大举措齐发力,开启幼儿园美术区教学新局面

1. 培训与研讨

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邀请在幼儿美术教育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专家来讲解场景化课程中美术区的观察要点。

2. 优化支持方式

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更新计划。根据季节变化,春天可以提供各种彩色的花朵贴纸、绿色的彩纸等材料,让幼儿创作春天的美景;节日时,如圣诞节提供红色和绿色的彩球、金色的彩带等用于制作圣诞主题的手工作品;结合课程主题,在太空主题课程中,准备银色的锡纸、黑色的卡纸、发光的星星贴纸等材料。引导教师采用启发式、问题式等多样化指导方法。

八、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家长和教师问卷的深入分析,全面揭示了幼儿园场景化课程背景下美术区中教师观察与支持工作的现状、问题与挑战。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只有家长积极参与、深入理解,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改进实践,才能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创意与乐趣的美术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艺术和情感基础。未来,应持续关注美术区教育实践的改进与发展,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李季湄,冯晓霞.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3] 边霞。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 屠美如。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 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 [M]. 王德育,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