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赋能小学数学教学转型升级的深度思考与实践探究

作者

李建英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北街小学 628017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学习习惯的基础学科,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难以兼顾每位学生的疑问解答,抽象知识点讲解易导致学生兴趣不足,评价方式也多局限于试卷测试,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效。随着 AI 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其及时性、生成性、数据化优势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可能。AI 不仅能成为教师的“教学助手”,更能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通过多样化功能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习体验。

一、AI 赋能人机对话,及时解答学生疑惑

AI 人机对话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答疑的时空限制,能即时回应学生课后计算、概念类疑问,用贴合小学生认知的语言引导思考,避免疑问堆积,同时记录高频提问,为教师定位班级知识薄弱点提供数据支撑,助力教学精准化。基于此,教师应结合教学进度预设AI 答疑方向与语言风格,确保符合教学逻辑。定期分析AI 反馈的提问数据,课堂针对性讲解共性难点,还要引导学生规范提问,避免依赖直接答案,培养学生用AI 自主探究的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为例,AI 人机对话可精准对接学生不同阶段的疑问。课前预习时,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步骤”“积的小数位数怎么定”等问题,能随时向 AI 咨询,AI 会用贴合五年级学生认知的语言拆解,比如用“先算整数乘法,再看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引导思考,帮助学生提前梳理知识框架。在学习“小数乘小数”时,若学生对“ 1.2×0.8 为何等于 0.96”存疑,可即时调用 AI,AI 可通过追问“1.2是 12 个 0.1,0.8 是 8 个 0.1, 12×8=96 ,那 96 个 0.01 是多少?”引导学生从计算单位角度理解算理,弥补教师无法实时回应每个学生疑问的不足。课后练习中,针对“积的小数末尾有0 是否化简”“ 0.25×4 为何得 1 而非 1.00′′ 等高频疑问,AI 可即时解答并记录,生成班级疑问数据。教师结合数据在后续课堂重点讲解共性难点,同时引导学生向AI 表述解题思路,助力学生扎实掌握“小数乘法”知识。

二、AI 赋能图文生成,调动学生多重感官

AI 图文生成能将小学数学中抽象的公式、几何概念转化为具象图像或动态演示,同时搭配适配的语言讲解,多维度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官,降低理解难度。还能根据教学主题生成趣味化图文素材,让枯燥的数学知识更生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数学认知。基于此,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筛选 AI 生成的图文内容,确保素材贴合知识点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并将优质图文素材引入重点讲解环节,鼓励学生结合素材表达对知识的理解,让图文工具真正服务于知识传递与思维引导。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为例,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可利用AI 生成动态演示图,先呈现平行四边形,再通过动画将其沿高剪开,将剪下的三角形平移至另一侧,逐步拼成长方形,同时搭配语音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对应长方形的长和宽,面积公式由此推导而来”,让学生直观看到“转化”过程,调动视觉与听觉感官。教学三角形面积时,AI 可生成两组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图文素材,通过动画演示将两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用不同颜色标注重合边与对应高,配合语音强调“三角形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帮助学生建立“拼组转化”的思维认知。讲解梯形面积时,教师还可利用AI 生成多种推导方案的图文对比素材,如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四边形、把梯形分割成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等,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转化路径,进而深化对面积公式的理解。

三、AI 赋能多元评价,夯实学生学习成果

AI 多元评价能突破传统试卷测试的单一维度,从知识掌握、解题思路、计算准确率等多方面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实时生成个性化评价报告,直观呈现学生优势与不足,此举既避免了人工评价的主观性与滞后性,还有利于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改进方向,帮助学生精准查漏补缺。基于此,教师应结合教学重点设定AI 评价的核心维度,确保评价内容贴合教学目标。同时引导学生解读自身评价结果,教会学生根据报告制定改进计划,让评价真正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为例,针对“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三大核心模块,教师可利用 AI 实时记录学生答题数据,如在“解方程”环节统计学生计算准确率,分析学生是否习惯“先写‘解’字”“是否规范移项”等步骤细节;在“列方程解题”时,判断学生设未知数的合理性、等量关系找得是否准确,形成涵盖“知识掌握度”“解题规范性”“逻辑思维”的三维评价报告。这份报告能直观呈现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则可以依据报告,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展开专项训练,同时为部分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如对步骤不规范的学生推送AI 生成的“解题步骤规范指南”,对等量关系薄弱的学生匹配针对性练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评价报告,找到差异点并制定改进计划,如“每天练习两道方程题,重点标注等量关系”。由此在 AI 多元评价与教师引导的双重作用下,让“简易方程”单元的学习成果得到精准巩固,切实提升学生的方程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AI 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与提升,从人机对话及时化解学生疑惑,到图文生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到多元评价全面巩固学习成果,AI 在教学各环节的赋能,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更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让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吸引力。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持续探素AI 技术的应用边界,在避免技术滥用的基础上让AI 始终服务于教育本质,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钦钦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小学数学教育的研究 [J]. 智力 , 2025,(10):34-37.

[2] 张丽丽 . AI 赋能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探索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4,(24):107-109.

[3] 曹锦秀 , 裴爱琴 . AI 技术赋能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 [J]. 第二课堂 (D),202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