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治理现代化视角的高中教学管理策略探究

作者

杨晓光 杨巍

永吉实验高级中学 132200

一、引言

治理现代化强调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共治与动态优化,旨在提升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教育领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教学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管理模式逐渐难以适应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和教育发展趋势,基于治理现代化视角探索高中教学管理策略,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实施策略

引入语:基于治理现代化的理念与高中教学管理实际需求,可从制度、资源、主体及评估等方面入手,制定系统性管理策略。

(一)构建系统化制度框架,夯实管理基础

以治理现代化的协同、规范理念为指导,构建覆盖教学全流程的系统化制度框架。首先,针对教学计划制定环节,可成立由学科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计划编制小组,结合学校发展规划与学科特点,明确计划制定需参考的要素,如新课标要求、学情分析报告等,规定计划制定时间从学期开始前 2 个月启动,历经初稿拟定、教研组讨论、校级审核等流程,最终形成标准化的教学计划制定模板与流程手册。在课程实施制度建设中,建立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细则,对教师的备课、授课、作业批改等环节进行详细规范,例如要求教师备课需包含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层设计等内容,授课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师生互动时间占比。

其次,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从教师教学规范维度,制定《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明确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在学生学习要求方面,出台《学生学业规范管理条例》,对学生的课堂纪律、作业完成质量、自主学习等提出具体要求;针对课堂教学评价,构建包含学生评教、同行互评、领导评价的多维度评价体系,每月开展一次课堂教学质量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要求责任教师在一周内提交整改方案,并在后续教学中跟踪改进情况。

(二)优化资源整合配置,提升管理效能

合理整合与配置教学资源是提升教学管理效能的关键。在硬件资源管理上,建立完善的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在采购环节,成立由学科教师、后勤人员、财务人员组成的采购评估小组,依据学科教学需求调研报告和学校财务预算,制定年度采购计划,采用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保采购性价比。在使用环节,推行 “专人负责 + 共享使用” 模式,为每个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配备专职管理员,同时通过校园信息化平台实现设备预约共享,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例如,某高中通过该模式将实验室设备使用率从 60% 提升至 85% 。此外,建立硬件资源维护档案,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巡检与维护,对达到使用年限或损坏严重的设备及时进行报废与更新。

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构建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训体系。针对新入职教师,开展为期一年的 “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集中培训等方式,帮助其快速掌握教学技能与班级管理方法;对于骨干教师,组织参加国内外高端学术研讨会、名校跟岗学习等活动,促进其专业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面向全体教师,定期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如组织微课制作、智慧课堂应用等专题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同时,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教学业绩考核外,增加教学创新、师德师风、团队协作等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绩效奖励、评优评先等挂钩,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推进多元主体协同,凝聚管理合力

治理现代化倡导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在高中教学管理中,积极推动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在教师参与决策方面,除了教师代表大会、教学研讨会等常规渠道外,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常态化意见征集平台。线上通过学校办公系统、教师交流群等实时收集教师对教学管理的建议;线下设置 “校长信箱”,定期组织教师座谈会,确保教师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到学校管理层。在课程设计环节,邀请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例如在某高中的校本课程《地方文化探索》开发过程中,历史、语文、地理等学科教师联合编写教材,共同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专业优势。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善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组织架构。除了设立学生教学管理委员会外,在每个班级设置教学信息员,负责收集并反馈同学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每月召开一次教学信息员例会,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和部门。例如,针对学生提出的 “部分作业量过大” 的问题,学校教务处及时组织教师研讨,制定分层作业布置方案,有效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

(四)建立动态评估反馈机制,实现管理优化

为保障教学管理策略有效实施,需建立动态评估反馈机制。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上,结合高中教学管理目标与实际需求,细化教学过程评估指标,如将备课质量分为教案规范性、教学内容创新性等二级指标;在教学效果评估中,除了关注学生考试成绩外,增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指标,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在学生发展评估方面,建立涵盖学业成就、品德修养、身心健康等维度的评价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定量评估通过学生成绩统计、课堂教学数据采集等方式获取数据;定性评估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师生访谈等形式进行。

定期开展多维度评估工作。学期初进行教学计划评估,检查教学计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教学过程中每月开展一次课堂教学评估,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学期末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评价。建立评估结果快速反馈通道,评估结束后 3 个工作日内,将评估报告反馈给相关教师和部门。

三、结语

基于治理现代化视角的高中教学管理策略,通过制度构建、资源整合、主体协同与动态评估,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体系。这不仅是应对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高中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路径,有助于实现教学管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科学化模式的转型,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振华。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学校管理创新研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 (3):45-49.

[2] 李丽娟。高中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策略探讨 [J]. 教学与管理,2022(6):82-86.

[3] 陈志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实践探索 [J]. 中国教育学刊,2021 (12):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