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育公平视域下高中语文数字化资源均衡配置研究

作者

杨红丽

湖北省襄阳市第三十六中学 441021

一、引言

教育公平是教育领域的核心价值追求,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在数字化时代延伸至教育资源的均衡获取层面。高中语文作为传承文化、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学科,其数字化资源的配置状况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教育公平的实现。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数字化资源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区域间、校际间的资源差距依然存在,优质数字资源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学校,薄弱地区和学校面临资源匮乏、更新滞后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高中语文数字化资源的均衡配置策略,对于打破资源壁垒、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策略

为实现教育公平视域下高中语文数字化资源的均衡配置,需构建系统性的实施路径,从资源的整合、共享、应用到优化形成闭环,确保资源在不同区域、学校间合理流动与高效利用。

(一)构建分层分类的资源整合体系

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构建系统化的高中语文数字化资源整合体系。首先组建跨区域、跨校的专业团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分散在不同平台的高中语文数字化资源进行全面盘点,建立资源信息数据库,精准识别重复、陈旧及低质资源。在此基础上,按照文本类型(现代文、古诗文、实用类文本等)、教学目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提升)、学段要求(高一、高二、高三阶段性重点)等多个维度,运用聚类算法进行科学分层分类,打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数字化资源库。

以经典话剧《雷雨》为例,整合资源时,不仅收录不同版本的高清电子剧本、不同年代的舞台演出视频、曹禺研究专家的深度解读音频,还收集全国各省市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课件、课后练习题库等资源。将这些资源按照 “基础理解 — 深度分析 — 拓展应用” 三个层级归类:基础理解层包含剧情梗概、人物关系图、字词注释等内容,帮助基础薄弱学校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深度分析层涵盖主题探讨、戏剧冲突解析、人物形象对比等资料,满足中等水平学校深入教学的需求;拓展应用层则有改编创作指导、跨学科主题探究案例、影视改编对比分析等资源,为优质学校开展拓展性教学提供丰富素材。

同时,建立严格规范的资源审核机制,组建由语文教研专家、特级教师、教育技术专家构成的审核委员会,从内容的科学性、教学的适用性、技术的兼容性等多个方面对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制定详细的审核标准,如内容表述的准确性、与课程标准的契合度、资源呈现形式的多样性等,对资源进行多轮筛选,确保入库资源的高质量。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资源,及时反馈修改建议或予以淘汰,避免低质资源占用存储与传播成本。

(二)搭建跨区域的资源共享平台

依托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搭建覆盖城乡、联通校际的高中语文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打破物理空间限制。平台设置资源上传、检索、下载、互动交流等功能模块,鼓励优质学校上传特色资源,薄弱学校提出资源需求。以《茶馆》为例,城市重点高中可将校本开发的 “话剧角色分析数字图谱”“时代背景动态时间轴” 等特色资源上传至平台,农村学校则可通过平台获取这些资源,并反馈教学应用中的调整建议。建立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将资源贡献度与学校数字化建设评估挂钩,对积极参与共享的学校给予带宽支持、资源优先使用权等奖励。同时,平台需配备专门的技术维护团队,保障不同网络环境下的访问稳定性,针对网络条件较差的地区,开发资源离线包下载功能,通过 U 盘、硬盘等物理介质实现资源传递,确保资源共享的全覆盖。

(三)推进资源与教学场景的适配应用

引导教师根据本校学情与教学实际,对共享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与本土化改造,实现数字化资源与教学场景的深度融合。在《故都的秋》教学中,山区学校可利用平台获取的高清秋景图片、郁达夫创作背景纪录片等资源,结合当地秋季自然景观,设计 “对比观察 — 线上分享 — 线下写作” 的混合式教学活动,将数字资源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连接;城市学校则可借助资源中的 “文学意象数据库”,引导学生通过数字工具分析文本中 “秋” 的象征意义,开展深度学习。组织线上教研活动,邀请资源应用效果显著的教师分享改造经验,如如何将《百合花》的电子课件调整为适合小班化教学的互动式课件,如何利用数字资源设计分层作业等。通过提升教师的资源应用能力,使均衡配置的资源真正发挥教学效能,避免 “资源闲置” 现象。

(四)建立动态监测与优化机制

利用平台数据监测功能,实时追踪高中语文数字化资源的使用情况,包括资源下载量、区域分布、教学应用反馈等数据。通过分析数据识别资源配置中的薄弱环节,例如若某地区对《百合花》相关拓展资源的下载量持续偏低,需排查是否存在资源检索不便、与当地教学进度不匹配等问题。定期开展资源更新与补充,根据教材修订、教学改革需求,淘汰过时资源,新增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如结合新媒体环境补充《故都的秋》的跨媒介阅读资源。同时,建立反馈通道,收集一线教师与学生对资源的评价与建议,每学期组织一次资源优化研讨会,结合反馈数据与教学实践,对资源库进行迭代升级,确保数字化资源始终保持适用性与均衡性,形成 “配置 — 应用 — 反馈 — 优化” 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高中语文数字化资源的均衡配置并非静态的资源分配,而是一个动态调整、持续优化的过程。通过构建整合体系、搭建共享平台、推进适配应用、建立优化机制,能够打破资源壁垒,让不同区域的学生都能接触到优质的语文数字资源。这不仅是教育公平在数字化时代的具体体现,更能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创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 . 基础教育数字化资源均衡配置路径研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 (3):12-15.

[2] 张强 . 高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J]. 语文建设,2024 (2):45-48.

[3] 王丽娟 . 教育公平视域下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构建 [J]. 中国教育学刊,2024 (5):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