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推进策略研究
王明全
重庆市鱼洞中学校 401320
引言
读写结合教学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正在推动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深度变革。本研究聚焦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有机整合,探索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双向互动机制,通过构建文本分析、思维建模、迁移创新的教学链条,促进学生在意义建构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破解传统教学中读写割裂问题提供实践方案。
一、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原则
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应当遵循三个核心原则,即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强调将阅读与写作视为有机统一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教学设计上要实现输入与输出的无缝衔接,人教版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都应为读写活动提供共同的话语场域,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表达。迁移性原则要求教师挖掘阅读文本中的可借鉴元素,包括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思维方法,通过显性化的策略指导,帮助学生将阅读所得转化为写作资源,如学习必修一 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单元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游记文本特征并模仿创作。渐进性原则体现在难度梯度的科学设计,从句子层面的仿写过渡到段落扩展,最终实现完整语篇的独立创作,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搭建适当的支架,确保每个阶段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形成读写能力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当前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仍普遍采用传统分离式模式,阅读课侧重文本表层理解而忽视深层分析,写作课则往往脱离阅读材料进行格式化训练,二者缺乏有机联系。人教版教材中精心设计的读写结合环节常被简化为课后练习题处理,教师很少基于单元主题开发创新性活动,比如必修一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单元,本可结合新闻报道阅读开展灾难报道写作,但多数课堂止步于阅读理解题。教学策略单一化问题突出,多数教师依赖讲义式讲解和范文模仿,未能运用思维导图、写作工作坊等新型教学方法,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种机械化训练使读写结合失去应有活力。
(二)学生读写兴趣不高
高中生面对读写任务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被动心态,特别是在处理说明文、议论文等较难文本类型时表现尤为明显。人教版教材中一些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Technology”未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他们更关注题目答案而非文本内涵,缺乏深度阅读的动力。写作方面,学生习惯套用模板应付考试,少有真情实感的表达,如必修二 Unit 1 Cultural Heritage 单元的文物保护话题写作,多数习作流于空泛议论而缺乏个人见解。这种兴趣缺失导致读写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学生难以体验语言运用的真实乐趣,形成恶性循环。
(三)读写训练缺乏系统性
现行读写训练呈现碎片化特征,各单元之间缺乏能力发展的连贯设计,人教版教材的编写逻辑未被充分挖掘。教师往往随机选择读写结合点,未建立从词汇句式到语篇结构的递进训练体系,如必修三 Unit 5 The Value of Money 的戏剧单元,本可系统培养对话写作能力却常被简单处理。评价反馈机制不完善,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普遍,学生得不到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种缺乏系统规划的训练难以促成持续的能力提升,影响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推进策略研究
(一)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基于新人教版(2019 年版)教材的教学实践表明,将阅读文本深度解构为写作素材的教学方式效果显著,在教授必修一 Unit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式结构,如 Not only does language reflect culture, but it alsoshapes the way we think 这样的倒装句式,随后设计仿写练习要求学生使用相同句式描述科技与文化的关系,通过语篇分析活动分解课文段落间的逻辑连接词,让学生掌握 however,moreover 等过渡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技巧,针对必修二 Unit 1 Cultural Heritage 的阅读材料,可采用“阅读圈” 模式,分配学生担任词汇大师、段落分析师等不同角色,从多维度解构文本后,再布置撰写文化遗产保护提案的写作任务,使阅读输入自然转化为写作输出,实施过程性写作指导,在初稿、互评、修改各环节嵌入针对性的阅读素材参考,形成读写能力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二)激发学生读写兴趣的途径
新人教版教材中丰富的主题为兴趣激发提供了天然素材,在必修三 Unit 3 Diverse Cultures 的教学中,可组织“文化差异发现者”项目,学生先阅读美国多元文化社区的案例,再通过社交媒体收集本土 multiculturalism 的实证,最后创作图文并茂的双语博客,利用选择性必修一 Unit 4 Body Language 的趣味性,设计无声教室体验活动,学生先研读不同手势的文化含义,再分组创作并表演无对白情景剧,其他组员根据表演撰写肢体语言分析报告,结合必修二 Unit2 Wild life Protection 的环保主题,开展濒危物种代言人活动,学生在阅读保护区的建立背景后,以动物视角创作英文倡议书,并通过校园广播进行宣传,建立跨媒介学习档案,收集学生创作的英文vlog 脚本、社交媒体帖文等真实语境写作成果,定期举办“读者剧场”展示会,将教材中必修三 Unit 5 The Value of Money 中 TheMillion Pound Bank Note 等剧本类课文改编后进行舞台呈现,激发深度阅读与创意写作的热情。
(三)构建系统读写训练体系
依托新人教版教材的单元主题构建三级训练体系,在基础层面,针对必修一 Unit 1 Teenage Life 设计日记接力活动,学生每日仿照课文中的生活纪实文体记录校园见闻,逐步掌握叙事性写作的基本要素,在发展层面,围绕选择性必修三 Unit 5 Poems 进行阶梯式创作训练,从分析教材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韵律特点开始,过渡到创作五行诗(cinquain),最终完成自由体诗歌创作,在提高层面,结合必修三 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 的议论文本,系统训练论据组织能力,先让学生阅读文中关于诚信的论证案例,再提供学术诚信、网络道德等当代议题,指导学生撰写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议论文,建立读 - 析 - 仿 - 创四步训练模型,以选修二 Unit 2 BridgingCultures 为例,先精读文化桥梁人物的传记,分析篇章结构,模仿传记写作手法,最终创作本校国际交流项目的志愿者人物专访,实施跨年级能力衔接计划,高一侧重记叙文与说明文的读写结合,高二强化议论文与应用文训练,高三聚焦高考题型的整合性读写任务,形成螺旋上升的能力培养路径。
结束语
本研究证实了读写结合教学对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显著成效,构建了可操作的实践框架。未来应进一步深化不同语篇类型的读写策略研究,完善动态评价体系,推动英语教学从技能分离走向能力整合,最终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俞忠英. 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需要关注的三个要点[J]. 教学月刊·中学版 ( 外语教学 ),2025,(Z2):78-82.
[2] 王晨 , 张艳 . 高中英语课堂读写结合模式的渗透 [J]. 中学生英语 ,2025,(26):75-76.
[3]马妹.高中英语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方法探索[J].智力,2025,(17):36-39.
[4] 李小梅 . 读写结合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智力 ,2025,(16):13-15.
[5] 乔慧慧 . 读写结合模式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法之微探 [J].中学生英语 ,2025,(2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