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

作者

石玉丽 李梦慧

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第一小学

引言

在当今教育领域,文化传承与发展备受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瑰宝,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尚存空白,实际教学中也缺乏系统有效的融合策略。因此,探讨其必要性与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必要性

(一)填补研究空白,推动学术创新

目前,国内虽有较多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但聚焦于作文教学的较少。在中国知网搜索相关主题,涉及小学作文教学的仅一篇。这表明该领域研究存在空白,深入探究两者的融合路径,可丰富和完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理论体系,为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思路,推动语文学科教学理论创新,为相关学科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贴合教学实际,提升写作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虽已积极融入传统文化,但融合的深度和系统性不足。以该校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总结出有效教学策略。这些策略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其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审美观,对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有积极推动作用。

(三)传承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自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其在新时期语文教材中的体系化建设。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能让学生在写作中了解、学习和传承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可为少数民族地区及其他学校提供借鉴,推动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普及和深入。

策略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施

(一)构建融入策略的总体框架

1. 开展研究与调查:开展研究与调查是构建融入策略总体框架的首要步骤。要进行广泛且深入的文献研究,全面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深入挖掘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为后续工作筑牢理论根基。同时,聚焦安阳镇第一小学等实验学校,对其作文教学现状展开细致剖析。通过这一系列动作,清晰明确传统文化融入作文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后续策略的制定提供坚实依据与明确方向。

2. 构建具体框架:构建具体框架需以理论和实践分析结果为依托。首先要确定传统文化元素的选择标准,确保选用的元素既具代表性又能契合教学需求。接着制定融入作文教学的具体方法,使传统文化能自然融入教学过程。同时,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机制。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中,借助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课程安排,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魅力,提升写作技能。

3. 关注实施效果:关注实施效果是确保融入策略有效性的关键环节。要建立定期评估与反馈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策略。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不局限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还要综合考虑学生文化素养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变化。全面、客观地评估融入策略的有效性,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策略,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传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的深度融入与持续发展。

(二)突破融合过程的重点难点

1. 挖掘适合的传统文化元素:挖掘适合的传统文化元素是融合过程的重要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深入探寻其内涵与精髓。从中提炼出契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文化背景的元素,这些元素既要能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深度,又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只有如此,才能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让他们在接触传统文化时不会感到陌生和疏离,为后续将传统文化融入作文教学奠定良好的情感与认知基础。

2. 有效融入作文教学:有效融入作文教学是融合过程的关键环节。需深入研究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作文教学的具体方法。例如,精心设计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深入思考并准确表达,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同时,积极开展传统文化阅读和赏析活动,让学生在阅读经典中积累丰富素材,在赏析佳作中提升审美与写作水平,使传统文化真正成为学生作文中的亮丽色彩,提升作文的文化底蕴。

3. 克服隔阂与因材施教:克服隔阂与因材施教是融合过程必须攻克的难点。一方面,要努力克服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隔阂,找到二者紧密契合的点,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独特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视野和创新能力,将传统文化智慧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传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明确研究的主要目标导向

1. 形成系统融入策略:形成系统融入策略是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需深入探寻传统文化精髓,从中筛选出契合小学生特点的文化元素。以恰当且多样的教学方式,将这些元素融入作文教学的备课、授课、评价等各个环节。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让其既保留独特魅力,又能契合现代教育理念与需求,构建一套科学、完整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融入策略体系。

2. 激发兴趣提高能力:激发兴趣提高能力是研究的关键指向。要充分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兴趣特点,精心设计符合其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的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作文比赛、故事分享会等,以丰富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进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与表达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结束语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构建总体框架、突破重点难点、明确目标导向等实施策略,可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的融入策略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写作能力,还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将传统文化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培养具备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同时,希望本研究能为更多学校和教师提供参考,推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志军 .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13):118-120.

[2] 陆燕平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J].试题与研究 ,2025,(18):57-59.

本文系 2024 年都安瑶族自治县校本研修专项课题 (B 类 )“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daxb2024B02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