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统编教材背景下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路径探究

作者

潘虹

四川省越西县越城镇中心小学校 616650

引言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智慧。统编教材加大了古诗文在小学阶段的比重,凸显了其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对古诗文内涵挖掘不深,学生理解困难;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不足等。在统编教材背景下,探索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路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激发兴趣:开启古诗文学习之门

(一)故事导入,引发好奇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古诗文教学前引入相关的故事。例如,在教学《赠汪伦》时,教师可以讲述汪伦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巧妙邀请李白的故事。李白欣然前往,却发现所谓的“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桃花潭,“万家酒店”是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虽然有些“上当”,但李白被汪伦的诚意打动,两人在相处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便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对《赠汪伦》的创作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引发了他们对这首诗的好奇心,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媒体展示,增强直观感受

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能够将古诗文中的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视听形象。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呈现古诗文所描绘的场景。比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播放庐山瀑布的壮丽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瀑布的雄伟气势和磅礴力量。同时,配上激昂的音乐和富有感情的朗诵,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三)游戏竞赛,增添学习乐趣

游戏和竞赛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将它们融入古诗文教学中,可以增添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古诗文背诵比赛、飞花令游戏等活动。在背诵比赛中,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背诵指定的古诗文,背诵正确且流利的小组得分,最后评选出获胜小组。飞花令游戏则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含有指定字的诗句,如以“花”为主题,学生们可以依次说出“桃花潭水深千尺”“花落知多少”等诗句。通过这些游戏竞赛活动,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了古诗文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理解内涵:领悟古诗文之美

(一)知人论世,把握创作背景

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活时代、人生遭遇、思想感情等。例如,在教学《示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陆游一生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但他的理想始终未能实现。在临终之际,他写下了这首《示儿》,表达了自己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通过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悲愤和爱国情怀,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二)品词析句,体会语言魅力

古诗文的语言精炼、优美,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含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味和分析,体会其语言魅力。比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教师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原本用了“到”“过”“入”“满”等字,但都觉得不够贴切,最后选用了“绿”字。“绿”字不仅将春风拟人化,生动地描绘出春风拂过,江南大地一下子变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通过对这个字的品味和分析,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文语言的精妙之处,提高自己的语言鉴赏能力。

(三)想象联想,拓展意境空间

古诗文往往具有含蓄、委婉的特点,留有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将古诗文所描绘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出来,拓展意境空间。例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教师的朗诵,然后在脑海中想象这幅乡村生活的画面:低矮的茅草屋旁,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坐在屋前,悠闲地聊着天。他们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可爱的小儿子则躺在溪边,剥着莲蓬吃。通过想象和联想,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词所描绘的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体会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三、强化实践:提升古诗文运用能力

(一)朗诵表演,增强情感体验

朗诵是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朗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增强情感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表演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文。在朗诵过程中,学生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使朗诵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在朗诵《将进酒》时,学生可以模仿诗人豪放洒脱的神态,用激昂的语调朗诵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等诗句,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二)创作改编,激发创新思维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诗文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改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古诗文的格式和韵律,进行仿写创作。例如,在学习了《咏柳》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这首诗的格式,写一首赞美其他植物的诗。有的学生写了《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通过仿写创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古诗文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文化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种与古诗文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古诗文知识竞赛、古诗文手抄报比赛、古诗文朗诵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文的文化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文化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古诗文学习水平。

结束语

在统编教材背景下,探索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路径是提高教学质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通过激发兴趣、理解内涵、强化实践三个方面的有效教学策略,能够开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大门,让学生领悟古诗文之美,提升学生的古诗文运用能力。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郑其森 .AI 技术赋能小学古诗文深度教学的实践探索 [J].读写算 ,2025,(25):46-48.

[2] 华瑜 .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学生理解障碍及可视化教学路径探索 [J]. 教育 ,2025,(2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