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合教学策略

作者

刘荣

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 810000

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情感与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新时代,随着流行音乐在全球范围流行,学生缺乏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刻认知。因此,初中音乐教师需要积极发挥教学主阵地作用,从民族音乐文化中汲取教学智慧,带领学生欣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常见的音乐词汇,逐步形成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情感。这不仅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民族文化视野。

一、精选民族音乐歌曲,丰富音乐学习体验

多元文化交流碰撞背景下,国家持续强调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需要积极从本国特有的民族音乐文化作品中汲取优秀的教育素材,带领学生认识民族文化的精髓,体会歌曲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特征。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音乐认知规律,积极带领学生欣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体会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为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教师围绕“中国音乐考古博物馆”教学时,应带领学生了解中国鼓的历史演变过程,认识鼓在中国古代所起到的具体作用。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查找资料的学习活动,积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文化。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经典民族音乐作品《阳关三叠》,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该歌曲以曲调作变化反复与叠唱三次为特点,传递出惜别、担心等复杂的内心情感。然后教师带领学生结合诗歌深刻体会歌曲所描绘的离别场景,挖掘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主线,让学生逐步把握民族音乐抒发情感的特色表达方式。

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感受传统文化精髓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特殊性,教师需要转变听觉为主的陈旧音乐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创新型的教学活动设计策略。教师应引入奥尔夫教学法与柯达伊教学法等策略带,注重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探究兴趣,利用舞蹈、音乐律动、肢体语言等多感官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律动感知,增强初中音乐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引入视听教学互动与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策略,有效还原音乐歌曲的语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抽象的音乐情感。

例如,教师围绕“中国音乐万花筒”教学时,应带领学生聆听主要中国民族音乐的体裁感受。不同体裁音乐在节奏旋律等要素上体现的差异性。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特点,可以巧妙引入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直观感知不同音乐风格的独特韵律。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茉莉花》,体会不同变体作品的独特表达方式,让学生准确把握每段乐趣的感情表达,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体会歌曲独特的文文化韵味。

三、开展校园音乐活动,激发学生传承热情

初中生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校园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环境组织开展校园音乐文化节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热情,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教师应积极挖掘当地的经典民歌作品,构建富有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活动,积极渗透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涉及宣传海报校,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课间期间熟悉独特的本土特色乡土音乐文化知识。教师还可以组织民族音乐歌唱比赛、音乐文化演讲等活动,在耳濡目染间持续丰富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

例如,教师围绕“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时,应带领学生了解民歌的创作背景,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然后教师积极组织歌唱民歌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多样化的音乐演唱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音乐知识,在学习中传承音乐文化,熟练掌握演唱的音准、节奏、音色等丰富音乐知识。不仅激活学生对民族音乐传承的强烈热情,还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歌的独特表现魅力,从而营造出具有浓厚民族音乐文化的校园成长氛围。

总而言之,《艺术课程标准》明确了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教师应当借助音乐学科的本质特点,巧妙融入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带领学生了解历史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激活学生的民族音乐探索兴趣。学校应当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体会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让学生逐步形成传承并守护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感,从而推动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明珠 .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课堂传承的途径 [J].试题与研究 ,2025(5):118-120.

[2] 周德鹏. 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探究[J]. 青海教育 ,2024(6):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