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现状及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

雷程堂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八高级中学 5634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数学教学正面临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养的转型挑战。例题教学作为数学课堂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当前数学例题教学存在问题,亟需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深入分析例题教学现状,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例题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是连接数学概念与解题实践的关键桥梁,通过精选的例题展示,能够将抽象的数学原理具象化、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和实际应用价值。有效的例题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解题技能,更能发展其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例题的分析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转化等重要的数学思维策略。例题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应用广度,也决定着他们面对新情境问题时迁移能力的培养。优秀的例题教学设计应当兼顾知识性与思维性、示范性与启发性、基础性与发展性等多重维度,既要作为概念讲解的载体,又要成为能力培养的抓手,还要发挥激发兴趣的功能。在高考改革背景下,例题教学更需要与时俱进,关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的例题序列,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思维过程,最终实现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的协同发展。

二、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现状剖析

(一)例题选择缺乏针对性

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在例题选择上往往存在较大随意性,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系统规划,导致例题与教学重点脱节,难易程度把握不当。部分教师过分依赖教辅资料,直接照搬现成例题,缺乏对教材例题的深度开发,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例题编排缺乏梯度性和递进性,无法形成有效的学习支架。还有一些教师在选择例题时忽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造成例题教学碎片化,不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二)教学方法单一传统

多数数学课堂仍采用" 教师讲解—学生模仿" 的单一教学模式,例题教学过程变成解题步骤的简单演示,缺乏思维过程的充分展开。教师往往注重解题技巧的灌输,而忽视数学思维的培养,将生动的数学思维活动简化为固定的解题套路,导致学生只会机械套用而缺乏灵活应变能力。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多媒体技术运用不足,也很少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得例题教学变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例题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主导过度、学生参与不足的问题,教师经常包办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急于给出解题思路和标准答案,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课堂互动流于形式,提问质量不高,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也很少给学生展示错误和修正的机会,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建构的过程。评价方式也以结果为导向,忽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关注和引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三、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优化例题选择策略

在人教 B 版教材的例题教学设计中,应当建立科学系统的例题筛选机制,充分考虑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 " 函数与导数 " 单元为例,例题选择应当形成由概念理解到综合应用的完整序列,从简单的求导运算逐步过渡到函数性质分析、实际最值问题等复杂情境。在 "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 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对比性例题组,通过 f(x)=2∧x 与 g(x)=log2x 的图像与性质对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有机联系。针对高三复习阶段,需要精心设计跨章节的综合例题,如将三角函数与导数知识结合的极值问题,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培养综合运用能力。例题的难度梯度设置要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人教B 版 " 空间向量" 教学中,可从简单的坐标运算开始,逐步过渡到空间几何证明,最后提升为实际建模问题,形成循序渐进的思维训练链条。同时要注重例题的开放性和探究价值,设计条件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例题,如给出部分条件的立体几何问题,要求学生补充条件并求解,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基于人教B 版" 圆锥曲线" 章节的特点,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板书推导与现代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在讲解椭圆标准方程时,先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椭圆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几何特征,再通过代数推导建立方程,最后回归几何意义理解参数内涵。对于 " 排列组合 " 这类抽象内容,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如设计校园活动安排、密码设置等实际问题,使抽象数学原理具象化。在 " 数列 " 教学中实施变式教学策略,从一个核心例题出发,通过改变条件生成系列变式问题,如等差数列例题可延伸为求特定项、求和、求参数等多种变式,帮助学生把握问题本质。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如在 " 统计案例 " 中呈现完整的实际问题解决过程,包括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结论得出等环节,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全过程。针对不同课型灵活运用讲练结合、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多元方法,如概念课侧重探究发现,习题课侧重方法归纳,复习课侧重网络构建。

结束语

提升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把握数学本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未来应更加注重例题的典型性、层次性和启发性,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深度学习。通过科学的例题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发展高阶思维,最终实现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方宏 . 优化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的策略 [A] 广东教育学会2024 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九届广东省中小学校( 园 ) 长论坛论文选(三)[C]. 广东教育学会, 广东教育学会,2024:4.

[2] 周昌宇. 例谈优化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的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 ,2024,(14):57-59.

[3] 孙丽佳. 关于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几点建议[J]. 数学教学通讯 ,2022,(27):60-61.

[4] 于曈 . 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现状及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D].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5] 潘柳斌 . 巧用高中数学例题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J]. 教师 ,2020,(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