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致性实践
许路
泸州市五星小学校
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推进,教育教学领域持续改革创新。在此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其在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推动师生互动与反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本文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等方面展开综合论述,期望能为相关参考人员提供有益借鉴。
一、立足教材,挖掘重点内容
教材作为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载体,蕴含着语言训练、思维发展、文化渗透等多方面的素养支撑点。深入挖掘重点内容,有助于“教-学-评” 一致性实践拥有明确依托,避免脱离教材的空洞教学,为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找到具体的落脚点。基于此,教师应当结合单元导语、课后习题等线索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仔细梳理文本中的核心语言要素、思维训练要点等内容,精准确定每篇课文的重点与难点,并使其与核心素养目标相对接,为后续设计教学活动、制定评价标准提供坚实依据。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来说,该单元围绕 “感受万物之美,体悟真挚情感” 这一核心主题,涵盖《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其中,《白鹭》运用精炼传神的语言描绘生灵之美,隐含 “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 的语言运用特征;《落花生》通过家常对话传达做人的道理,包含 “由物及理” 的思维训练线索;《桂花雨》借助童年记忆串联起乡土情怀,承载着 “民俗文化与情感共鸣” 的文化传承要素;《珍珠鸟》以细腻的叙事呈现新人建立的过程,暗含 “观察与情感表达” 的审美素养支撑点。
教师首先可以构建单元素养矩阵,将每篇课文的重点内容与核心素养的维度相对应,例如《白鹭》的语言特色对应 “语言建构与运用”,《落花生》的哲理思考对应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纵向梳理事物、情感、道理的表达逻辑,横向对比四篇课文描写角度的差异,以此检验学生对文本重点的掌握程度,确保教学、学习、评价均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地而展开。
二、教授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确实,科学的学习方法便是这个“器”。读写一体化学习法作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能有效统筹学生的阅读实践与写作实践,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动笔记录,在动笔时不断积累,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做好写作素材积累工作,实现精细化阅读。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三、立足教学评,优化作业设计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与完善方面,需将教学、学习以及评价紧密相连,构建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此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习惯以及价值观等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树立目标导向意识,预先设定完整的教学目标,精心规划一课时、一单元以及一专题的教学活动,推动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与深度学习。在现代化教育建设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作业设计还需具备创新性。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线上平台以及人工智能等手段很有必要,可将部分线下作业拓展至线上完成。
以《母鸡》一课教学为例,教研组经过多次研讨后,教师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作业目标如下:在阅读方面,学生阅读课文后要对文本进行消化与分析,以提升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在思辨方面,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和实践,表达自身观点与想法;在文化意识方面,借助自主作业,让学生领略到老舍笔下生动的文字魅力,进而对语文学习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作业目标设计源自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中的任务和活动相对应,不仅能引发学生诸多新的思考,还能对核心知识进行巩固训练。基于此,确定作业任务如下:基础性作业,安排读课文填词语、读句子选词语等;提高性作业,安排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进行细致分析,如选出关于课文内容解读不正确的一项、列表对比猫和母鸡的异同点等;拓展性作业,安排学生总结老舍笔下母鸡的特征,并为其绘制一幅肖像图。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教学评一体化,这不仅是顺应教育教学创新发展趋势的必然之举,也是培养学生自主评价意识、发挥教学评一体化优势、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的必要途径。基于此,教师应聚焦教学评一体化,着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让学生在自主评价、教师点评以及作业优化的综合作用下,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 余龙龙.“教—学—评”一致性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读写算 ,2025,(24):46-48.
[2] 汪琴琴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J].安徽教育科研 ,2025,(2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