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孟艳霞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城镇初级中学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美术教学逐渐向素质教育过渡,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已明显不适应,迫切需要在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唤醒美术教学的活力。对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精心设置课堂提问、积极创设视听情境、巧设自由情境、巧设生活情境四个方面,对初中美术课堂情境教学的运用策略进行分析。
一、精心设置课堂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是教师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重视并精心设置课堂提问环节,根据美术课程中重、难点知识的内容设计启发性问题,找准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此营造和创设充满悬念的教学情境,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提问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发散思维展开对问题的分析与探究。
例如,在讲授《多变的颜色》这部分知识时,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及变化规律,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其中涉及许多探索性的东西,所以笔者根据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提问环节。这里有一个问题:水的颜色是可变的,水能变成什么颜色?冰与雪的世界,该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在提出问题后,笔者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同时结合教材内容深入分析,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二、积极创设视听情境,丰富学生感官认知
美术说到底是一门视觉艺术,如果能赋予学生视觉体验,带给学生视觉体验,让学生在听觉上感受和体验,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官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和素养,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和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将美术知识或作品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加快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通过《立线装饰》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立线装饰的概念,感受装饰之美,丰富学生的感官认知。课堂上,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装饰线的装饰画,使学生初步了解线条的各种表现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尝试在一分钟内画出各种线型,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认识立线装饰的表现方法,而且还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
三、巧设自由情境,打造自主学习空间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所以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非常重要。对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彻底地从落后的教育观念中走出来,实现“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的转变,肯定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减少课堂教学中单纯知识讲解的实践,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例如,在教授《绘画的多元化》时,笔者先让学生了解各种艺术风格的绘画,了解绘画多样化的原因,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去体会中西绘画的差异。随后,笔者先向学生提出一些小问题,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再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分析、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把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如此,笔者通过巧妙地设置自由情境,创造了自主学习空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巧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知识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美术也是如此。初中美术教师应把学生生活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从教材及教学范围中,逐步扩展和延伸到现实生活方面,用心观察、挖掘、搜集与学生生活经历有关的各种素材和资源,并将其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实现还原和创造生活中的典型场景,把学生带入生活、社会、带入自然,以生活的角度去看待美术、分析美术和运用美术,从而实现学生生活中典型场景的还原和创造。
例如,在《中国山水画》课所讲的内容,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笔者将课程与现实生活中的绿水青山、名胜古迹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联想起家乡的一些美术作品,随后再为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美术作品, 这时再让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从生活角度对这些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对本节课程的进行分析,最后再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进行美术创造,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山水画”。
总之,初中美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让更多的学生爱上美术学习,消除被动思维,克服困难和阻碍,在美术学习中,把握课程的基本走向,同时让学生养成积极的观念,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结合文本中存在的问题,来解决问题,建立和谐师生友好型课堂模式,使更多学生努力进取,取得显著发展和突破。
参考文献
[1] 郑雪萍 . 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究 [J]. 才智 ,2020(09):167.
[2] 梁恩桐 .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美术高效课堂的探究 [J]. 美与时代( 中 ),2019(1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