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与传承策略研究

作者

李瑞林

剑阁县江口嘉陵学校 628307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多样性日益凸显,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双重使命。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然而,如何有效渗透与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文化素养,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将从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整合跨学科资源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与传承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凭借其生动性与趣味性,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在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与传承方面,情境教学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在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中,多媒体是创设情境的得力助手。以《静夜思》教学为例,教师借助动画或图片,将明月高悬、诗人独坐窗前的静谧画面直观呈现。那柔和的月光洒在床前,诗人孤独的身影被拉得修长,营造出宁静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声音低沉而富有情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静谧的夜晚,与诗人一同感受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同时,教师适时讲述诗人的生平背景,如李白一生漂泊,远离故乡的种种经历,让学生了解他创作这首诗时的心路历程。学生由此能更深入地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与真挚情感,不再觉得古诗词晦涩难懂。

情境教学在文言文和传统节日教学中同样成效显著。教授《守株待兔》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们分别化身农夫和路人,模仿角色的语气、动作进行对话表演。农夫满脸期待地守在树桩旁,路人则好奇询问。通过这种生动的再现,学生轻松理解了寓言蕴含的道理。在传统节日教学中,如春节,教师布置教室,张贴春联、福字,播放喜庆的音乐,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二、开展实践活动,促进传统文化体验与传承

实践活动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与传承打开了充满趣味与活力的大门。它以直观、生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触摸传统文化的脉搏,感受其独特魅力,进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节日”教学为例,教师可围绕教材内容精心策划节日庆祝活动。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浏览网络等途径,收集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传说等相关资料,并制作成精美的手抄报。学生们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了解到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知晓了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背后的深刻寓意。随后,组织学生参与包粽子、做香包等实践活动。包粽子时,学生们手忙脚乱地折粽叶、填糯米、扎绳子,虽然动作略显笨拙,但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好奇。在不断尝试中,他们逐渐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品尝到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粽子,成就感油然而生。做香包时,学生们精心挑选布料、香料,一针一线地缝制,每一个香包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同,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除了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书法展览和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也是渗透与传承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载体。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书法展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并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在欣赏他人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汉字的优美和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对书法的热爱之情。此外,邀请传统手工艺人进校园开展剪纸、泥塑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和技巧,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三、整合跨学科资源,丰富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跨学科整合作为现代教育理念的璀璨明珠,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与传承开辟了崭新路径。巧妙融合语文、历史、美术、音乐等多学科资源,能让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如繁花般绚烂多彩,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草船借箭》为例,此课选自《三国演义》,满是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沉淀。教学时,教师引入历史学科知识,为学生勾勒出三国时期群雄逐鹿、战火纷飞的历史背景,详细讲述魏、蜀、吴三国的人物关系。学生由此明白诸葛亮为何能巧妙借箭,对课文的理解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深入骨髓。

美术与音乐学科的融入更是锦上添花。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激昂的旋律、雄浑的唱腔,仿佛将学生带入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让他们感受到英雄们的豪情壮志。同时,展示三国人物画像,关羽的忠义、诸葛亮的睿智、曹操的奸雄形象跃然眼前,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更加立体鲜活。此外,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课程资源也别具一格。教授与地方文化相关的课文时,邀请当地文化专家进校园。专家通过专题讲座,讲述地方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戏曲表演、地方特色手工艺制作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对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和深度认同。

结束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以多种形式呈现,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整合跨学科资源等途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文化素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与传承策略,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新时代少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韩红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 启迪,2021(15):47-48.

[2] 钟万英 . 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J]. 2024(12):577-579.

[3] 葛一蕾 .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策略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教育科学 , 20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