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概念课“一案六学”导引式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

刘冬雪

长春力旺实验小学

数学概念作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建构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的基础。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教学,不仅是数学启蒙,而且影响学生后续数学学习的深浅和宽窄。在概念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老师讲得太多,学生只能被动听的现象,学生缺乏探究与建构的过程,学习兴趣不高、主体性不足。“一案六学”导引式,强调以学案为中心,通过六个学习环节的推进,达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主地探究、合作交流、批判质疑和迁移拓展的学习过程。

一、“一案六学”导引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一)“一案”的内涵

“一案”是“一案六学”导引式教学模式的原点与核心,它指的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状况所精心编制的学习方案,它是课堂教学的蓝图,也是学生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纽带,学案通常包含学习目的、知识要点、学习难点及重点、探究任务、思维引领等内容,目的在于给学生搭建一条清晰、系统且可行的学习通道 [1]。开展教学活动时,学案设计体现出对课程价值的认识和对学情差异的考量。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并展开合作探究时有章可依,不至于陷入盲从或随心所欲的状态当中。

(二)“六学”的核心环节

“六学”,是“一案六学”导引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支撑,“六学”包括自学、合作学、展示学、交流学、质疑学、拓展学六个互为关联的环节,“六学”环节主要是通过各个分段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习能力。自学环节强调独立思考、自主建构,合作学环节强调团队协作、共同探究,展示学和交流学环节强调通过表达与互动加深理解和思维拓展,质疑学环节强调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拓展学环节强调知识延伸、迁移,促进学生认知更灵活、更开放。

二、“一案六学”导引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概念课中的实施路径

(一)精心设计学案,明确学习目标

在小学数学概念课上运用“一案六学”导引式教学,首先要老师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情况分析,设计好学案并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不仅要考虑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目标,还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目标、学习过程及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以及对这些目标进行分层表述,有助于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重难点,在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系统的认知结构。同时明确的目标也为后面的课堂环节指明了方向,保证了课堂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例如,在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线与角》的教学中,教师运用“一案六学”导引式教学模式,巧妙设计出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学案包含“角的认识和分类”这一主要任务,列出“角是怎样认识的”“如何判断是锐角还是钝角还是直角”等关键问题,学生在阅读学案时,可以清楚知晓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和要达到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借助学案探究线和角的特点,逐渐掌握知识,教师按照学案指引,促使学生聚焦重点,冲破难点,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条理感,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具有针对性,这样就让学案成为教学与学习的双重纽带,支持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二)引导自主学习,激活思维潜能

在数学课堂引进新概念的初期阶段,教师可以将生活现象作为概念教学的突破口,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促使学生对相关数学概念形成具体感知。教师通过学案中的问题链和学习提示,引领学生在课前或者课堂期间展开独立思考和探求,产生对数学概念的最初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速度查找资料、梳理知识点,试着解决基本问题。自主学习有益于学生找出学习时存在的疑问和难题,也能唤起他们自行探究的愿望。在这个环节,学生慢慢养成主动找寻知识的习惯,调动思维的活力,为后面的合作学习以及深入剖析营造扎实的基础,从而改进数学学习的整体效益。

例如,在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生活中的负数》教学中,教师运用“一案六学”导引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思维。学案上有问题:“气温零下 3C 和零上 2C 怎么表示”学生根据学案上的提示,自主去查阅生活中的例子,试着用数轴来表示出来,再加以比较。在学习中,学生对负数的概念和应用慢慢了解。教师也不是直接把结论说出来,而是让学生用学案上的问题层层深入去思考,自主探究出答案,从而产生一种思考的驱动力。既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建立起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程度。程度。

(三)组织合作学习,促进多元建构

在“一案六学”导引式教学模式当中,合作学习是学生深化理解、达成知识建构的关键渠道。通过小组协作,学生在交流讨论时分享不同的想法和视角,凭借彼此的优势来解决问题、增长知识。合作学习时,学生不仅可以考察并校正自己的想法,而且能通过互动交流,扩展认识范围,慢慢形成有关数学概念的多重视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与点拨的角色,协助学生在讨论中抓住关键、梳理思维轨迹,防止浅尝辄止的交流 [2]。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在彼此碰撞中不断建构新知,既增强了群体智慧,也提升了个体的思维水平,为彻底掌握概念筑牢了稳固根基。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中,教师采用“一案六学”导引式教学,注重组织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实现多元建构。学案设计时设置“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的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同学从正面、有的从侧面或者从上往下等不同角度观察,并将自己看到的图画出来,然后组内交流讨论,发现不同视角看到的图形不一样。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看,会看到不一样的图”的结论,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培养了合作探究意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使知识达成多向理解和共建。

结论

“一案六学”导引式教学模式在概念课中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一案六学”导引式教学模式在概念课中通过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学案设计,优化课堂组织形式,融入更多信息技术手段,采用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茂燕 . 新课程目标教学“ ”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17):50-53.

[2] 尚天玲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17):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