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作者

赵同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正面临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教学模式下,历史知识碎片化严重,学生难以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难以落实。大概念作为统摄学科知识的核心观念,能有效整合零散知识点,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为解决当前教学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将大概念引入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有助于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实现知识迁移与素养提升。本文基于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系统探讨大概念在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旨在为推动历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一、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一)大概念的界定与特征

大概念是对学科知识的高度概括与整合,是能够统摄零散知识点、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核心观念。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大概念如“文明交流互鉴”“社会转型”等,超越具体史实,反映历史发展的本质与规律。其具有抽象性、统整性与持久性特征,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提升历史认知层次。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大概念的关系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与大概念紧密相连。大概念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例如通过“工业革命”这一大概念的探究,学生能在时空框架下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运用史料论证其历史意义,从而深化唯物史观理解。反之,核心素养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对大概念的深度把握,二者相辅相成。

(三)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单元教学设计需遵循整体性、递进性与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强调以大概念为统领,整合单元内各知识点;递进性要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大概念;实践性注重结合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大概念,实现知识迁移与素养提升。

二、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大概念的提取与确定

大概念的提取需立足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挖掘历史发展脉络中的核心线索。例如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单元,通过分析各朝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演进,可提炼出“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形态发展”这一大概念。同时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确保大概念既具有理论高度,又便于学生理解与探究。

(二)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

以大概念为导向设定教学目标,将知识学习与素养培育融合。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单元,知识目标可设定为掌握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经济现象与政治、文化的关系;素养目标则聚焦通过史料实证探究经济发展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实现目标的层层递进[1]。

(三)教学内容的整合与组织

依据大概念整合教学内容,打破教材原有章节限制。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单元,可将井田制、均田制等土地制度变革,铁农具使用、曲辕犁发明等生产工具革新,以及丝绸之路、市坊制度演变等商业发展内容,按照经济发展要素重新组织,形成清晰的知识逻辑链条,便于学生构建系统认知 [2]。

(四)教学评价的设计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检验大概念教学成效。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史料分析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程度;终结性评价设置开放性试题,如“结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谈谈经济基础对社会的影响”,考查学生运用大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教学评价全面且具有针对性 [3]。

三、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案例

(一)案例选取与说明

选取高中历史部编版教材中“辛亥革命”单元。该单元包含辛亥革命的背景、武昌起义过程、中华民国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内容,涉及政治变革、思想启蒙、社会风俗变迁等多方面。提炼“近代中国追求民主共和的艰难探索”作为大概念,将清末新政的矛盾、保路运动的推动、袁世凯篡权等分散史实串联,引导学生从民主政治发展视角,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从专制走向共和的深远意义,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二)教学设计过程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起因、经过与历史意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对比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变化的能力;素养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辩证看待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局限性。

2. 教学内容整合

以“专制危机—革命酝酿—共和实践—成果得失”为主线,重新编排教学内容,突出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关键地位。

3. 教学活动设计

开展“辛亥革命辩论会”,让学生分别站在革命派、立宪派、清政府等不同立场,探讨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组织“绘制近代中国民主进程时间轴”活动,使学生清晰把握辛亥革命在历史脉络中的坐标。

(三)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在“辛亥革命辩论会”中,学生通过查阅大量史料,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否具备充分条件,展现出较强的思辨能力与合作学习精神。单元测试里,面对“结合史实,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这一论述题,约 80% 的学生能从政治上推翻帝制、建立民主政体,经济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上传播民主共和观念等方面,结合具体史实进行全面且辩证的分析。课堂观察还发现,学生在“绘制时间轴”活动中,不仅能准确梳理历史事件,还能主动思考辛亥革命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关联。这充分表明,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达成了预期教学目标。

结语: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其通过科学的大概念提取、目标设定、内容整合与教学评价,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辛亥革命”单元为例的实践充分证明,该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思辨与历史解释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需根据不同学情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探索大概念与教学内容更深度的融合。未来,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有望不断完善,为培育具有深厚历史素养与批判性思维的新时代人才发挥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蒙蒙, 徐光泽. 注重史观培养的单元教学设计[J]. 教育科学研究,2023(06): 17-22.

[2] 王雪梅 . 历史教学内容整合的研究进展与实践 [J]. 历史教学 ,2022(02): 56-60.

[3] 周琳 . 高中历史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 [J]. 现代教育科学 , 2023(03):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