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探讨
孙熙程
河北省海兴县中学 061200
一、引言
“新课标”即《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作为新时代高中数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它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为目标,明确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核心聚焦点。然而在教学实践层面,当前高中数学课堂仍普遍存在多重亟待解决的困境。教学目标设置上,部分教师对新课标解读不够深入,存在将知识传授简单等同于素养培养的现象,导致教学目标模糊不清,难以精准对接学生发展需求;教学方法选择上,传统讲授式教学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过度依赖板书推导与例题讲解,缺乏对信息技术、数学实验等新型教学手段的运用,致使教学方法单一化;课堂互动环节中,受固有教学模式束缚,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主动探究机会稀缺,进而导致学生参与度低;评价体系构建方面,过度倚重考试成绩的量化评价方式,忽视对学习过程、思维发展和实践能力的质性评价,评价方式片面化问题突出。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制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使得数学课堂难以充分发挥培育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作用。
在新课标全面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突破教学瓶颈、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已成为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亟待攻克的重要课题。积极探索教学改革路径,不仅能够激活课堂活力、提升教学质量,更对推动数学教育现代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策略
新课标下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需围绕核心素养目标,从教学各环节系统发力,通过目标、方法、互动、评价的协同优化,构建高效课堂生态,以下从四个关键过程展开具体探讨。
(一)基于核心素养重构课堂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背景下,首先要打破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单一目标的模式,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将核心素养细化为可操作、可落实的课堂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备课环节需深入研读新课标对各知识模块的素养要求,例如在函数教学中,不仅要明确“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这一知识目标,还要设定“通过函数图像分析培养直观想象素养”“通过函数性质推导提升逻辑推理素养”等素养目标。同时,要依据学生的学情差异,将教学目标分层设计,分为基础目标、提升目标和挑战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结合学生认知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需结合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与数学学科逻辑性强的特性,创新适配的教学方法。可采用情境教学法,从生活实际或数学史中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例如在概率教学中,创设“抽奖活动中的概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也可运用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划分为 4-6 人的学习小组,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探究任务,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让小组合作探究“不同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成果展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探究能力。此外,还可借助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利用几何画板、数学软件等直观展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过程,如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函数图像的变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三)聚焦学生参与优化课堂互动环节
课堂互动是提升学生参与度、促进知识内化的关键,需从互动形式、互动内容和互动引导三方面进行优化。在互动形式上,除了传统的师生问答,可增加生生互评、小组竞赛、课堂辩论等形式,例如在数列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列求和方法辨析”辩论,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互动内容上,要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避免简单的“是或否”类提问,如在导数教学中,可提出“如何根据导数的符号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若函数单调递增,其导数是否一定大于零?”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在互动引导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当学生互动陷入困境时,通过提示、点拨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当学生出现错误观点时,不直接否定,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课堂互动真正成为提升教学效率的助推器。
(四)立足全面发展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多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素养发展水平,需构建多元、全面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涵盖知识掌握、素养发展、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多个维度,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函数学习效果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函数性质的掌握程度,还要评价学生在函数问题解决中体现的逻辑推理素养和数学运算素养,以及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方式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课堂观察记录、作业批改反馈、小组学习成果评价等方式开展,终结性评价可采用单元测试、阶段性考试等形式,同时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之一。评价结果的运用要以激励为主,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后续学习方向,通过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新课标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通过教学目标、方法、互动、评价的协同优化逐步实现。这四个过程紧密相连、逻辑递进,目标重构是前提,方法创新是关键,互动优化是途径,评价完善是保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不断探索、反思与调整,将新课标理念真正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高中数学教育质量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张思远。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策略研究 [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4(3):18-22.
[2] 李沐阳。高中数学课堂互动优化路径探析[J]. 数学教育学报,2024(2):31-35.
[3] 王宇轩。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J]. 基础教育参考,2024(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