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横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研究

作者

张回归

广东知恒律师事务所 518000

横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作为公司法领域的重要制度设计,旨在防止企业滥用法人独立地位损害债权人和交易相对人的利益。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关联公司之间利用独立人格规避责任的现象不断增多,现有法律框架在规范与适用方面存在不足。对该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改进路径,既有助于弥补制度漏洞,也能为完善公司治理与市场秩序提供有益思路。

1 横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概述

1.1 横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渊源与内涵

横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源自法人格否认理论的发展,是对纵向否认理论的扩展与延伸。纵向否认主要解决股东滥用公司独立地位规避责任的问题,而横向否认则聚焦于关联公司之间通过形式独立进行不当责任转移的情形。随着公司集团化经营日益普遍,企业设立多层级或交叉控股公司以分散风险的现象频繁出现,债权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在此背景下,横向否认制度应运而生,其基本内涵在于突破关联公司之间的形式独立,在特定条件下将其视为整体,以实现债务公平承担和维护交易安全。

1.2 我国横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立法现状

我国现行公司法对法人格否认制度有所规定,但主要针对纵向情形,明确在股东滥用公司独立地位损害债权人利益时,可突破公司与股东的界限追究责任 。对于横向人格否认, 法律层面的规定较为缺乏,仅在少数司法解释和个别案例中出现相关表述。司法实践中 法院在处 责任问题时,多依赖类比适用纵向否认的条款,这导致适用边界模糊,裁判结果缺乏统一性。部分地区 尝试通过判例方式探索横向适用路径,但整体而言仍处于零散状态。立法缺位与实践探索之间的差距,成为横向否认制度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也直接影响了债权人权益的有效保护。

1.3 横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作用与意义

横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公司治理和市场交易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突破关联公司之间的形式独立,该制度能够防止企业利用公司架构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制度的运行不仅维护了交易安全,还对市场主体形成约束力,促使企业在经营中保持诚信与合规。对司法机关而言,该制度为裁判提供了新的法律工具,使审判能够兼顾形式公正与实质公平。在宏观层面,横向否认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集团健康发展,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体现了公司法在维护经济秩序与社会正义方面的重要价值。

2 横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立法规定笼统缺乏明确条件

我国公司法对法人格否认制度作出原则性规定, 但条文内容主要集中于股东与公司之间的纵向关系,对横向适用缺乏专门条款。现有法律仅强调在 人利益时可以突破公司人格,却未明确涉及关联公司之间责任转移的适用情 理相关案件时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只能依靠类推适用或参照个别判例。 性,还削弱了制度的可操作性,使得债权人救济面临不确定性。随着公司集团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一立法缺陷逐渐凸显,完善条文、细化适用条件已成为横向否认制度发展的迫切需求。

2.2 司法认定标准不统

在横向法人人格否认案件中,司法实践中存在明显的不一致现象。不同法院在适用条件、举证责任以及责任范围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裁判结果差异较大。部分法院强调公司之间存在明显的财产混同或业务混同即可适用,而另一些法院则要求证明存在恶意规避债务的行为。标准不统一使得当事人难以预估案件走向,降低了司法裁判的可预期性。债权人在维权过程中往往因举证困难而处于不利地位,法院自由裁量空间过大也影响了法律的稳定性与权威性。统一认定规则已成为保障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

2.3 配套制度不完善

横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还面临配套机制缺失的问题。现行公司登记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透明度不足,关联公司之间的股权结构、财务往来和交易关系难以全面公开,债权人往往缺乏必要的信息支持。在责任追究阶段,制度与破产程序、执行程序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法院即使作出裁判,实际执行效果也难以保障。监管机制的滞后使企业在利用公司架构规避责任时缺乏有效约束,损害了法律制度的权威性。缺乏配套制度不仅削弱了横向否认的适用价值,也阻碍了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广泛推广。

3 横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路

3.1 明确适用条件细化立法规定

要推动横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发挥应有作用,立法环节必须作出更具操作性的安排。现行公司法条款只对纵向否认作出原则性规定,缺乏对关联公司之间责任承担的具体设计,容易造成司法适用上的不确定。未来立法应在保持制度弹性的同时,明确横向否认的适用条件。 例如, 可以规定在存在财产混同、业务混同或恶意转移资产的情况下,法院有权认定关联公司承担连带责任。通过细化适用标准,可以减少司法随意性,提升制度的透明度与预期性。明确的立法框架不仅能为司法裁判提供依据,也能引导企业在组织架构和经营活动中保持规范,降低滥用公司形式的可能性。

3.2 制定统一裁判规则强化案例指导

横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效果 于裁判规则是否清晰统一。目前不同法院在适用条件和责任范围上的差异, 应当由最高司法机关通过司法解释或指导性案例,建立统 以及债务规避行为时有明确标准。案例指导的功能能够帮助 能增强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可预期性。通过统一规则和强化案例 向否认制度在实践中形成稳定适用模式。

3.3 健全配套制度完善责任衔接

横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完善的配套机制。当前公司登记与信息披露制度透明度不足,关联企业之间的股权结构和交易情况往往难以被债权人及时掌握。要提升制度效力,应推动企业信息公开的规范化与数字化建设,使债权人能够获取必要资料。在责任追究环节,制度与破产程序、执行程序的衔接应进一步强化,避免裁判落地难、执行率低的问题。监管部门还需加强对企业集团的动态监督,防止利用复杂架构进行责任逃避。通过健全配套制度和责任衔接机制,横向否认制度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发挥维护市场秩序与保护债权人的功能。

结语

横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公司治理和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立法规定不足、裁判标准分散以及配套机制缺失,使制度效能受到限制。通过明确适用条件、统一裁判规则并完善配套制度,可以有效提升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该制度的完善不仅有助于保障债权人权益,也能促进企业集团规范发展,为市场秩序与法治环境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泽钰.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思考和展望[J].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 2023(10):35-39.

[2]马东硕.关联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现状与思考[J].社会科学前沿,2023,12(6):3263-3269.

[3]刘昱彤.浅谈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J].全国流通经济,2021,(17):156-159.

[4]田雪珂.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实践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09):190-192.

[5]王帅.我国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研究[J].财富时代,2021,(09):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