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
曾秀苗
广东阳春市第二中学 529600
一、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知识碎片化、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当下教育需求。单元整体教学以其系统性和整体性,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项目式学习则以真实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将两者有机结合,为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方向。本文将以教学实例探究在单元教学过程中的实施项目式学习的有效策略。
二、单元整体教学与项目式学习融合的理论基础
(一)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基于杜威的 “做中学” 教育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学生应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知识的应用,实现 “做中学”。夏雪梅(2020:103)认为,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探究,解决与真实情境有关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深度理解学科核心知识,在做事中体现学科关键能力,在成果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二)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单元主题为线索,贯穿各单元各课型及其他相关活动,不断加深学生对各课型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运用能力(彭修成,2005)。韦薇(2013)指出以主题为中心进行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将多样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完整且真实的语境, 学生在感受和接触语言中理解所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使用语言。因此,单元整体教学需要以单元为教学模块,以整体观为指导,统筹且有序地开展教学设计,层层相依、环环相扣,体现活动设计的逻辑性。
(三)二者的融合
单元整体教学与项目式学习的融合,能够从整体上规划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驱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项目式学习强调的是以一个真实问题为驱动,通过同一个单元主题的系统性学习,编织一个以解决问题所需的认知网络,实现教学的生活价值,促成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下面以人教版 Book 2 Unit 2 Traveling around 的教学为例,以单元教学的视角,阐述高中英语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过程。
三、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项目式学习实践
(一)创设情景,提出驱动性问题
教师播放精彩的旅游纪录片片段,如《航拍中国》《世界遗产在中国》等片段,创设身临其境的旅游情境,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向往和讨论。提出启发性问题,如“If you could travel anywhere in China, wherewould you go? Why?”,“What makes a perfect travel destination?”“Howcan we plan an unforgettable trip?”,引导学生用英语分享观点,这一过程不仅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还为后续项目学习奠定了语言表达基础。接着,教师明确本单元项目主题为 “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指南,传播多元旅游文化”,并提出核心项目任务 ——“设计一份某地旅游攻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开启单元学习。
(二)紧扣单元主题,重构单元目标
以项目任务的完成为目标,引入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本单元主题语境属于 “人与自然”。内容是以旅游为主题,制定旅游计划,预定旅游相关服务;介绍旅游景点;锻炼语言技能(现在进行时表将来)和强化语音知识。基于语篇分析,引导学生以单元主题意义为核心,把单元内容重新建构,提炼出“看旅行- 去旅行- 悟旅行”三个子主题以及对应的学习目标(如下表)。

三个子主题逻辑清晰、紧密关联:子主题 1 “看旅行” 通过视听、阅读等多维输入,让学生感知旅游文化、拓宽国际视野,为后续学习奠定认知基础;子主题 2 “去旅行” 以 “看旅行” 为铺垫,创设真实旅游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旅行技能与语言知识,实现知识的初步应用;子主题 3 “悟旅行” 是前两个子主题的深化与迁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旅游问题(如设计攻略、评价行为)中综合运用知识,领悟旅行的文化与社会意义。整个子主题体系呈现 “学习理解 - 实践应用 -迁移创新” 的认知进阶过程,构建了单元整体育人蓝图。
(三)构筑多维支架,促进融合实践
项目式学习以 “活动与体验” 为核心,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 “设计旅游攻略” 的项目任务,教师需围绕语言知识、学科技能、资源整合三个维度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内外融合的实践活动。
1、聚集语言知识,实现语言促成
教师需筛选直接服务于项目的核心语言知识(如旅游相关词汇、句型、语法),并设计 “识别 - 记忆 - 运用” 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学生内化语言知识。在子主题 1 和子主题 2 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接触马丘比丘、秘鲁风光、比萨斜塔等语篇材料,积累 “extremely” “arrange-ment”“destination”“itinerary”“landmark”“souvenir”“accommodation”等 20 余个旅游核心词汇。
首先,进行识别练习,可以设置选词填空和同义替换。然后,设置记忆练习题。包括汉译英和段落表达。翻译练习要求学生翻译一些以旅游主题的短语或句子,段落表达以旅游为主题根据给出的关键词进行口头输出,如旅行过程中的时间安排等。最后是运用练习。要求学生结对练习,分别扮演“游客”和“导游”。“游客”询问景点的特色或历史背景,“导游”则回答介绍景点,随后进行角色转换,确保每个学生均完成目标语言练习。
针对 “现在进行时表将来” 这一核心语法,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帮 助学生理解与运用:展示北京旅行图片,创设情境 “We are going to travel to Beijing next week. We are leaving on Saturday morning. We are visiting the Forbidden City on Sunday. What are we doing on Monday?”, 引导学生用该语法描述后续行程(如“We are going to the Great Wall on Monday.”);同时设计语法填空题(如 “I _ _ (leave) for Guangzhou tomorrow. I (stay) there for three days. I (visit) the Zoo and the Pearl River.”),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语法规则,提升语言运用 准确性。
2、重视技能训练,建构结构化知识
项目的完成不仅需要英语学科能力,还需跨学科知识(如地理、历史、信息技术)的支撑。教师需围绕项目主题,通过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与跨学科知识渗透,帮助学生建构 “旅游攻略” 相关的结构化知识体系。
听力与口语训练:创设 “旅行社咨询” 情境,学生分别扮演工作人员与游客,围绕旅行预订、行程咨询开展对话,运用 “Can I helpyou?”“I’d like to book a trip to...”“How much does it cost?”等句型,在实践中提升听说能力;
阅读训练:选取旅游景点介绍类文章,设计问题(如 “What arethe main attractions of this place?”“How can we get there?”“What shouldwe pay attention to when visiting?”),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同时分析文章结构(如总分总)与写作手法(如举例、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写作训练:结合 “设计旅游攻略” 任务,指导学生运用 “firstly”“secondly”“finally”等连接词梳理行程安排,用“moreover”“however”等过渡语补充信息或表达转折,同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词汇与句型丰富内容,确保攻略逻辑连贯、语言规范;
跨学科知识整合:在学习景点介绍时,渗透地理知识(如地形特征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历史知识(如文化景观的历史背景);在制定行程时,介绍信息技术工具(如在线预订平台、行程规划 APP)的使用方法,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通过多维度技能训练与跨学科知识整合,学生能够将分散的语言知识与实用技能整合为结构化知识体系,为完成项目任务提供能力支撑。
3、整合资源,促进成果产出
教师需引导学生整合教材、网络、图书馆三类核心资源,为 “旅游攻略” 设计提供充足素材。
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本单元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旅行相关素材,包括景点介绍语篇、听力对话、写作范例等,学生可从中提取旅游文化知识、语言表达模板,为攻略设计奠定基础;网络资源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指导学生通过正规平台搜索旅游目的地详细信息(如景点特色、开放时间、门票价格、游客评价),下载高清图片、宣传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用于攻略配图或视频展示;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关于中国旅游、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和杂志,获取更全面的知识。这些资源能够为学生的项目提供更丰富的背景资料。
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项目任务,制作多种形式的成果。例如,制作旅行手册,手册中包含旅行目的地的介绍、行程安排、美食推荐、注意事项等内容,并用精美的图片和图表进行装饰;撰写旅行攻略,阐述旅行计划的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和收获体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准确的表达。
通过整合资源和制作成果,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还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项目式学习的效果。
(四)搭建展示平台,实施多维评价
1、搭建多样化展示平台
展示平台的搭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在成果分享中提升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师结合线上线下渠道,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展示机会。可以举办旅行计划发布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小组成员分工协作 —— 部分成员讲解攻略设计思路与特色,部分成员展示图片、地图等素材,部分成员解答师生提问。发布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英语表达的实战场景,还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借鉴他人优势,完善自身成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如班级微信群等,开展线上旅行展览。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旅行手册、旅行视频、撰写的旅行攻略等成果上传到线上平台,供全班同学和家长浏览和欣赏。学生可通过留言、点赞等方式互动,分享看法与建议,扩大成果展示范围。
2、实施多元主体与多维度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积极组织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师生评价等维度的评价,体现了“教- 学- 评”一体化。例如,教师从攻略合理性、可行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及对文化知识的运用和理解等方面。教师可以给出专业反馈,如“Your travel plan has aclear structure and rich content, but there are some grammar mistakes in thedescription. You ca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rrect use of tenses.”
学生可以从学习态度、参与度、团队合作、知识运用等方面等方 面进行自我评价。例如,学生在自评时可以思考:“I was very active in our group discussions and contributed many ideas. However, I found it a bit difficult to search for relevant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I need to improve my information - searching skills in the future.”
学生之间从成果创意、内容完整性、表达流畅度等角度进行相互评价。在互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例如,在评价其他小组的旅行手册时,学生可以说:“Your travel manual has beautiful pictures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but the layout could be more organized. You can adjust the position ofthe text and pictures to make it more visually appealing.”
通过多元主体与多维度评价,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式学习,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与项目式学习的融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效路径。通过创设真实情境、重构单元目标、搭建多维支架、实施多元评价,学生能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文化素养的培育。
(本文是 2025 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