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井静
钟祥市第四中学
英语学习活动观,即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以语篇作为依托,通过一系列诸如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主题探究活动,来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思维品质的完善、学习意识的激发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助力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基础技能。可以认为,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作用下,学生能够掌握多样学习策略,获取文化知识,知晓文化差异,领悟文化内涵,从整体上把控英语知识。同时,提升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达成知行合一,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设计主题场景,吸引学生目光
教师为学生设计主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主题环境中深入学习。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神话故事相关内容时,笔者先以 “神话故事” 作为主题,随后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优秀神话故事,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阅读,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之后,激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教室进行布置,营造神话氛围。在布置教室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得极为踊跃,利用废弃彩色布料将教室布置成宫殿模样,在教室墙壁张贴神话故事人物海报,还在黑板上写下与神话故事相关的英语单词、短语等。在如此浓厚的氛围里,笔者与学生一同用英语朗读神话故事,找出故事中的新单词、新短语,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帮助学生掌握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接着,笔者借助 PPT 展示不同神话场景,鼓励学生结合读过的神话故事思考:这些场景可能出自哪个神话故事,原因是什么,能否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让学生在沉浸式情境中运用英语表达,强化学习记忆。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体验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沉浸式学习环境,能够丰富学生的体验,使其感受丰富多样的内容与活动,助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例如,为培育学生保护地球的环保意识,提升其素养并丰富学习体验,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运用 VR 技术展示地球遭受污染的场景,同时借助感知传感装置模拟地球污染的气味,让学生真切认识到地球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从而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
随后,笔者利用虚拟技术带领学生开展垃圾分类活动,促使学生准确理解单词,并依据单词含义进行分类处理。借助虚拟技术,学生仿若身临其境般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垃圾分类过程,了解在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
待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后,笔者为其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化身监督员,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给环保组织写信并提出建议,使学生熟悉英语表达,写出真实想法。学生提交短文后,笔者利用智慧教育平台为学生打分,指出需要完善之处,加深学生的认知。
三、设置思考问题,带动思维发展
教师为学生设置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以此推动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 “The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时,为助力学生明晰故事的来龙去脉,培育其逻辑思维,锻炼表达能力,笔者设置了一系列思考问题:故事发生于何处?你对这个地方有所了解吗?新闻报道了哪些内容?本的父母当时在做什么?暴风雨来袭时,本在做什么?暴风雨过后,大家采取了什么行动?为何说风暴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并思索课文,了解了发生在本身上的故事,知晓了本一家人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行为。同时,对暴风雨过后,本一家人与社区邻居清理垃圾、修补破损窗户等情况展开分析,进而意识到尽管暴风雨带来诸多不便,却促进了人们互帮互助,使社区成员齐心协力。
四、注重实践活动,强化学习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注重学生实践,可为学生创造参与契机,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时,为助力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故事,使其心灵得到熏陶并领悟一定道理,笔者给学生布置了 “用英语讲述神话故事” 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收集神话故事,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进行阅读,进而能用英语将故事讲述出来,以此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互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学生并将其树立为学习榜样,倡导其他学生学习,让学生明白应如何对待他人优点,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主动学习意识,收获学习自信心,具备解决英语学习中各类问题的能力。
总体而言,新课标提倡教师构建英语活动观,以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英语活动观的落实,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付出。这需要教师主动了解学生,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依据学生需求为其提供教育引导,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毛民森 .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重构[J]. 华夏教师 ,2025,(24):102-104.
[2]李卫卫.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究[J].中学生英语 ,2025,(3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