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思政课”视域下职业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作者

霍宏健 王燕嬉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省白城市 1370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思政课” 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大思政课”强调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职业院校基础医学课程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创新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职业院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

一、职业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

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认为思政教育只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导致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 “两张皮” 现象。

(二)思政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当前,职业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往往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在挖掘思政元素时,多是零散地将一些思政案例或知识点穿插在教学中,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政教学体系,难以使学生形成系统的思政认知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影响了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2]。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有的职业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对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缺乏科学合理的指标和方法。评价方式单一,多以考试成绩为主,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思政素养方面的提升情况,无法有效促进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大思政课” 视域下职业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在 “大思政课” 视域下,职业院校基础医学课程应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要涵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职业道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等思政素养。例如,在解剖学课程中,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医学家在解剖学领域的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在生理学课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构建系统的思政教学内容体系

1. 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职业院校基础医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应深入研究课程内容,从医学史、医学伦理、医学职业精神、医学与社会等多个角度挖掘思政元素。如在病理学课程中,结合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药理学课程中,通过介绍药物研发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整合思政教学内容

将挖掘出的思政元素进行系统整合,融入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章节内容,合理安排思政教学内容,形成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思政教学体系。例如,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中,按照胚胎发育的过程,依次融入生命的珍贵、尊重生命以及医学工作者的责任等思政内容。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运用案例教学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医学案例,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思考其中蕴含的思政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3]。如在微生物学课程中,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讲解微生物的特点、传播途径以及防控措施,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社会各界的团结协作以及国家在疫情防控中的担当。

2.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围绕基础医学课程中的思政主题开展讨论、调研等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生物化学课程中,让学生分组调研某种疾病的生物化学机制以及相关的医学研究进展,并探讨医学研究的伦理问题,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3.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例如,制作包含思政元素的教学微视频、动画等,通过在线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医学实验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医学职业的严谨性和责任感,同时融入思政教育。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1. 建立多元化评价指标

构建涵盖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思政素养等多方面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评价学生的思政素养时,关注学生的思想认识、行为表现、团队协作等方面。例如,通过课堂表现、小组作业、社会实践报告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课程思政学习中的收获。

2. 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价;学生自评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学生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同时,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思政表现,避免仅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效果。

三、结论

在 “大思政课” 视域下,职业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凭借明确教学目标、构建系统的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谢绍珩 .”大思政课”视域下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 [J]. 职业 , 2024(20):84-88.

[2]李智.”大思政课”视域下医用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4, 10(18):65-68.

[3] 石晓丽 .”大思政课”视域下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实现路径及方法研究 [J].虹 , 2023(8):0057-0059.

第一作者:霍宏健 出生年月:1974 年11 月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吉林省洮南市 学历:本科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第二作者:王燕嬉 籍贯:吉林镇赉 学历:本科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课程思政

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合同编号 :JJKH20230136WS)

吉林省职业教育科研课题《“大思政课”视域下职业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号:2024XHZ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