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文关怀理念

作者

谭志英

重庆市万州区中加友谊小学

引言

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阶段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传统德育模式往往重视说教灌输,忽视学生主体性及情感需求,导致德育实效性不足。人文关怀理念强调尊重人性,关注个体发展,重视情感交流,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新思路。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引路人,德育工作主要实施者,其教育理念与方法直接影响德育成效。探讨人文关怀理念指导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创新实践路径,希望能够构建更具温度、更有成效德育新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人文关怀理念指导,德育实践创新

人文关怀理念立足于人性光辉,目的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小学阶段是人格形成关键期,班主任德育工作融入人文关怀理念,能够实现德育实践根本性转变。传统德育模式常常侧重规则灌输与行为约束,忽视学生情感体验与个性差异,导致德育效果表面化、短暂化。而人文关怀理念引领下,班主任能够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出发,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关注学生情感世界,创设温馨和谐教育环境。此理念促使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成长陪伴者,构建平等对话师生关系。

某小学班主任在人文关怀理念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德育创新实践,取得显著成效。该班主任改变传统晨会模式,创设心灵对话环节,每周安排不同主题,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感受,分享成长故事,班主任耐心倾听并给予温馨回应,师生间建立起情感纽带。面对班级纪律问题,该班主任摒弃简单批评制裁方式,而是组织全班共同讨论需要怎样班级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制定班规,增强规则认同感与执行力。针对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班主任创建爱心信箱,学生可随时投递心事与困惑,班主任则定期回信,给予关怀指导,成为学生情感寄托。该班主任还创新开展生命教育课程,通过植物栽培、小动物饲养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珍贵,培养责任意识。每逢传统节日,班主任精心设计主题活动,如重阳节组织尊老敬老实践,清明节开展缅怀先烈教育,使传统美德教育生动鲜活。班级读书角精选富含人文精神经典作品,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课余时间,班主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额外辅导,对特长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对性格内向学生创造交往机会,促进每位学生均衡发展。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人文关怀方法运用,德育过程优化

人文关怀方法运用于小学德育过程中,能够有效优化德育路径,提升德育实效,情感共鸣法基于心理学理论,通过理解接纳学生情感,建立情感联结,形成心理共振使德育工作获得情感支持。班主任运用此法时要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耐心倾听学生心声,真诚回应学生需求,通过积极暗示、温馨提醒、委婉引导等方式,唤起学生内在道德情感,激发道德行为动机。榜样示范法则利用社会学习理论,通过榜样力量感染熏陶学生,引导学生见贤思齐,班主任既可选取历史名人、时代楷模作为宏观榜样,也可发掘身边同学、平凡工作者作为微观榜样,更要注重发挥自身示范作用,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民主参与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主体参与德育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反思等途径,构建道德认

知,内化道德规范。

某小学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灵活运用人文关怀方法,实现德育过程显著优化。面对班级出现互相嘲笑现象,该班主任没有采用简单批评制止,而是运用情感共鸣法,通过换位思考活动,让学生分享被嘲笑感受,引导全班共同讨论语言如何伤人,唤起学生同理心,班级氛围逐渐友善和谐。针对学生诚信意识薄弱问题,班主任运用榜样示范法,通过讲述诚信故事,展示诚信人物事迹,分享身边诚信典型案例,并在日常工作中言出必行,以身作则,学生诚信行为明显增加。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班主任运用民主参与法,设立班级责任岗位,由学生自主申请,轮流担任,负责班级日常事务。组织班级微公益活动,学生集体讨论确定公益主题,共同实施,分享感受,在参与中体验责任担当。为加深学生对孝敬长辈重要性理解,班主任运用情境体验法,设计爷爷奶奶一天模拟体验活动,学生通过体验老人视力下降、行动不便等情况,深刻理解尊老敬老意义,主动关爱家中长辈。此外,班主任还针对不同学生特点,采用差异化德育方法,对活泼外向学生,多提供展示机会,锻炼自控能力。对内向敏感学生,多给予鼓励支持,增强自信心,对学习困难学生,多创造成功体验,培养积极态度。通过多种人文关怀方法综合运用德育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参与度显著提高,德育效果更加深入持久,实现德育过程质量全面优化。

三、人文关怀品质培养,德育成效提升

班主任通过自身示范与有意识引导,培养学生人文关怀品质,进而提升德育整体成效。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品质方面,班主任可通过设计换位思考活动,组织多元文化认识,引导包容差异讨论,帮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多样性价值,形成平等友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品质方面,班主任可通过设置力所能及班级任务,组织力所能及公益活动,引导力所能及家庭参与,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促进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感。

班主任可通过开展感恩父母主题活动,助人为乐实践体验,团队协作挑战任务,引导学生感恩回报,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形成积极健康人际互动方式。学生人文关怀品质提升,带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全面发展,德育成效显著提升。学生不仅知晓什么是对,而且情感认同,意志坚定,行为自觉,真正实现从他律向自律转变,德育目标达成更加全面深入。

结论

人文关怀理念指导下班主任能够创新德育实践,构建充满温度教育环境,人文关怀方法运用中,班主任能够优化德育过程,实现德育工作润物无声。人文关怀品质培养中,班主任能够提升德育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应进一步深化人文关怀理念探究,拓展人文关怀方法应用,创新人文关怀实践路径,构建具有时代特色人文德育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小红 . 小学班主任德育新范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路径探索 [J]. 中小学班主任 ,2025,(07):80-82.

[2] 李文梅 . 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新探 [J]. 新课程研究 ,2022, (14):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