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环保理念渗透的思考
计斌长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中学 713600
关键字:高中;化学课堂;环保理念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环保已被全球普遍接受和支持。高中化学是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学科,课堂教学是将环保意识融入学生思想的主要平台。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化学课程,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为可持续发展培养所需的人才。
一、高中化学课堂渗透环保理念的重要意义
(一)深化化学知识理解
环境问题通常涉及多种复杂的化学原理。例如,酸雨的形成涉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与水和氧气的有关化学反应;白色污染的产生原因及其治理方法与高分子材料的降解机制密切相关。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并利用这些环保案例,能让学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通过分析污染物的产生、转化和治理过程,更深入地理解化学概念、化学反应本质,提升知识应用能力,体会化学学科在环保方面的重要贡献。
(二)培养环保意识与责任感
高中时期对学生形成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体系至关重要。化学课堂作为学生接触知识的重要场所,通过系统地渗透环保理念,能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双重性——既可能引发环境问题,也能为解决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当学生了解到含磷洗涤剂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时,会自发产生保护环境的使命感,从而将环保意识内化为个人行为准则,积极主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三)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这一领域的关键素养强调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意义。将环保理念融入教育中,是提高环保素养的重要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环境问题的化学成因,探讨解决策略,能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增强运用化学知识服务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担当,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二、环保理念渗透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巧妙设计教学情境,自然切入环保主题
利用教学资源,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环保主题场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氯气的性质”时,以历史上氯气泄漏事故为切入点,展示事故现场图片与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氯气的毒性及应急处理方法;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章节时,结合塑料污染现状,提出“如何从化学角度减少白色污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环保任务探索知识,实现从“知识传授”到“问题解决”的转变。
(二)结合社会热点环保事件,增强现实关联性
现时的环境现象为教学提供了生动的资源。教师可将时事新闻引入课堂,如“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日常生活中电池回收难题”“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创新”“某地煤矿煤泥泄露导致泾河黑水事件”等,组织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事件背后的科学原理,讨论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依托化学实验,强化环保实践体验
化学实验是增强环保意识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从三个方面落实环保教育:其一,优化实验设计,采用微型实验、绿色实验技术,减少试剂用量和废弃物产生;此外,要求实验流程标准化,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和残留物,培养恰当的实验习惯;其三,开展探究性实验,如设计“污水净化模拟实验”“废旧电池重金属回收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污染物处理过程,加深对环保技术的理解。
(四)潜移默化,贯穿教学全过程
化学教学中应该始终融入环保理念,而不是将其视为单独的部分。在解释化学反应方程时,可以讨论生成物对环境的影响。在布置作业时,设计环保主题的开放性题目,如“调查本地水体污染状况并提出科学的治理建议”;在复习期间,指导学生理解化学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联,并帮助他们搭建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实际操作,逐步培养并巩固学生的环保观念。
三、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渗透环保理念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环保教育意识与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对环保理念渗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将教学重点局限于知识传授,忽视环保教育的价值。此外,由于缺乏系统的环保教育培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难以挖掘化学知识与环保的深度联系,在讲解环保内容时存在科学性错误或讲解不透彻的问题,影响环保教育效果。
(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目前,高中化学课程中涉及环保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材中虽然包含了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但所提供的案例较过时且范围有限,难以适应教学需要。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实验教具也较为稀缺,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难以找到贴合教学目标的优质资源,导致教学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兴趣。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有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以知识考核为主,缺乏对学生环保意识、行为习惯的评价指标。这种评价导向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将精力集中于应试内容,忽视环保理念的学习与实践。尽管已经实施了环境保护的教育活动,但对其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仍然具有挑战性,很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四)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有些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高,认为环保是政府、环保组织和专家的责任,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此外,课堂中环保内容的呈现方式若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也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导致环保理念渗透流于形式,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高中化学课堂是渗透环保理念的重要阵地,尽管当前存在诸多挑战,但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创新方法,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多支持,不断完善教学资源与评价体系,就能让环保理念在化学课堂中落地生根,培养出兼具科学素养与环保担当的新时代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S].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76
[2] 廖乐星.G 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研究[J]. 才智,2020(18):97
[3] 邱新华 .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J]. 中学课程资源,2022,18(8):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