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的路径研究

作者

郭婷瑶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益阳,413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资源是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培育时代新人的丰富矿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利用好红色资源,以文化人,以文铸魂,增强学生政治认同,也是新时代教师的光荣职责。

一、红色体验式教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其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红色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操作、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思考和提升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红色体验式教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破局传统教学困境,激发课堂新活力

红色体验式教学通过引入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历史遗址或纪念馆、英雄人物事迹等,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而且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亲身实践,从而在实践中领悟和内化思想政治理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此外,红色体验式教学还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模拟的历史场景中体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认同。

(二)培育红色精神底蕴,强化社会责任感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蕴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核心价值观。通过红色体验式教学,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参观革命遗址、聆听英雄事迹,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进而树立起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此外,红色体验式教学还能够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三)紧贴时代创新教学,提升课程吸引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兴趣爱好发生了巨大变化。红色体验式教学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革命场景、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等,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点,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同时,红色体验式教学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通过引入时代元素和新鲜话题,红色体验式教学还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具有时代感和前瞻性,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新时代青年。

二、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对湖湘红色文化的认识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文化作为优质的思政课教学资源被广泛使用,但湖湘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不够灵活和广泛。首先,高职院校对湖湘红色文化的认识不足。部分高职院校未能充分认识到湖湘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未将其纳入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其次,思政课教师对湖湘红色文化的认识不足。湖湘红色文化是一个地域性的文化,一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对湖湘红色文化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对湖湘红色文化进思政课堂的价值认识不到位,仅仅将湖湘红色文化视为一种历史事件或革命故事的简单叙述,没有认识到湖湘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最后,青年大学生对湖湘红色文化的认识存在不足。 s00 后”青年大学生对湖湘红色文化的认识普遍比较浅薄,他们仅仅通过教材、网络、影视剧了解到一些零散的革命历史事件,认知多停留在历史教科书层面,缺少实际接触和体验的机会,觉得革命战争年代久远,与自己无关,对湖湘红色文化缺乏兴趣和认同感。

(二)湖湘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的融合度不高

湖湘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精神力量是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湖湘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资源挖掘还不够充分、融入的方式略显单一、缺乏创新性。首先,融入的载体不够丰富。湖湘红色文化资源包括了革命故事、革命遗址、革命人物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等,数量众多并且分布广泛,但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上的发掘利用都不够全面,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不足以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其次,融入的方式较为片面化。大部分高职院校主要是依托思政课理论教学课堂、青年大学生党员党课等平台作为融合点,教学内容与湖湘红色文化结合不够紧密,一定程度地存在关联度梳理不够深入的问题,导致融合不够自然和深入。最后,融入的内容过于简单。湖湘红色文化在思政课中的融入内容较为简单,大部分教学素材以传统文献资料为主,结合相关的湖湘红色故事也存在重复率高的问题,久而久之,青年大学生内心的情感认同度会降低,引发的情感共鸣也随之减少。这些充分反映了当前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融合程度不高,实践路径还不够宽,湖湘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湖湘红色文化的育人实效不佳

湖湘红色文化包含丰富的革命精神、承载着宝贵的红色基因,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中,受到运用不够广泛以及融合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当代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对湖湘红色文化了解的广度、深度不够,导致部分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对湖湘红色文化的认同度不高。与此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在将湖湘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固定、教学氛围不活跃等原因,忽略了青年大学生群体个性化需求强的特征,导致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对湖湘红色文化的兴趣递减,情感认同度下降,进而影响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

二、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的路径

(一)利用红色景点资源,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利用红色景点资源进行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精神内涵,还能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

一方面,可以组织参观红色景点。红色景点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景点,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旧址等,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了解革命历史的艰辛和伟大。基于直观的体验方式,能够打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弊端,使学生在感性层面上对红色文化形成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参观红色景点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在参观革命纪念馆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革命历史图片、文物和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和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同时,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等问题,帮助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其次,可以开展红色景点资源与实践活动。利用红色景点资源进行体验还可以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在参观完红色景点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演讲、情景剧表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参观红色景点、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红色文化的历史厚重和精神内涵,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

(二)运用红色故事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红色故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珍贵记忆,以生动、具体的形式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红色故事资源进行体验,能够让学生在倾听和感受中激发情感共鸣,加深对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认同。

一方面,可以召开红色故事分享会。在课堂上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红色故事分享会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讲述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在组织红色故事分享会时,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搜集并准备自己感兴趣的红色故事,如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革命胜利的辉煌瞬间等。在分享会上,学生可以轮流上台讲述自己所选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将听众带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崇高精神。学生可以选择讲述红色经典故事,通过描绘先烈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的场景,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也可以分享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通过讲述红军战士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下,依然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到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和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

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多媒体生动呈现红色故事资源。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将红色故事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感官上得到全方位的体验。如播放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了解革命历史的真实情况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同时,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对影片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影片所传递的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论。通过运用红色故事资源进行体验,能够让学生在倾听和感受中激发情感共鸣,加深对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认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借助红色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红色网络资源日益丰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教学资源。借助红色网络资源进行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网络空间中自由探索、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方面,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通过精心挑选并推荐一系列高质量的红色网络资源给学生,包括红色历史档案、革命先烈事迹记录、红色经典文献等。引导学生访问“中国红色文化网”“人民网”党史频道等权威网站,此类平台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和深入浅出的理论解读,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脉络和精神实质。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设计一系列基于网络资源的探究性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围绕一位革命先烈,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其生平事迹、思想观点及历史影响,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或制作一个多媒体展示作品,锻炼学生的信息检索和整理能力,促使他们在深入研究中增进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从教师角度,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远程教学等教学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开展互动式教学、协作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网络空间中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借助红色网络资源进行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网络空间中自由探索、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湘红色文化作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其独特价值在于能够为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和生动的案例。将湖湘红色文化有机地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不仅体现了教育资源的创新利用,还可以发挥其在塑造青年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更能够有效促进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引导他们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同时,这一过程也有助于湖湘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之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黄怡, 黄尧. 湖湘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价值、原则及路径[J].科教文汇 ,2025,(11):47-51.

[2] 马天华 , 李非芳 . 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增强“大思政课”吸引力 [J]. 新湘评论 ,2025,(09):50.

[3] 何绚 . 湖湘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现状调研与对策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37(23):108-110.

[4] 崔大权 . 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路径探究 [J]. 湖南教育 (D版 ),2024,(10):57-59.

[5] 乔爱丽 , 王心茹 . 融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问题与路径[J]. 教育观察 ,2023,12(16):23-26.

作者简介:郭婷瑶(199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益阳市社科联课题《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的路径研究》(J0316893)阶段性成果。